与拖延症大战三百回合?

如果还给孩子自由,允许他们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允许他们有犯拖延症的时候,允许他们体验到因为误了时限而造成的不好的后果,给他们提供机会,懂得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起责任,那么,结果会怎样呢?

文|刘莹Beth  图|pixabay


前几天,一个讲师朋友给北京某中学的高三老师上了一堂心理辅导课,题目是关于情绪管理。这个题目引发了我极大的好奇心,只听说过育娃家长有情绪,孩子逆反有情绪,而高三老师,情绪何在?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高三学生面对备战高考,各科学习任务都很繁重,每天、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非常多,有些学生拖拖拉拉,没有很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或意愿,最终面临的结果当然就是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作为老师,教书育人,当然有义务要监督学生们的学业完成情况,对他们的成绩负责任,不完成各种作业练习考试,怎么能考出好成绩?

于是,当各种催促、要求、说教、苦口婆心依然收效见微时,高三的老师们开始各种大小情绪不断,最终被学校安排了这堂心理辅导课,帮助可怜的老师们舒缓一下心理压力。

心烦、着急、焦虑、恼怒、失望、难以置信、无能为力,还有更多,当老师们说出这些“台前感受”时,伴随最多的“幕后感受”是,学生们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拖延!

说到拖延症,是不是突然觉得,我们身边基本上每个人都是拖延症患者?一丁点儿大的娃干什么都磨磨蹭蹭,学龄儿童不拖到天黑不写作业,青春期的孩子不拖到你冲他吼是不会主动收拾房间的,就连我们自己,大都是一项工作眼见着快到deadline了才草草开始。

让我们翻回头来继续说高三老师的故事。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面对压力、面对高考的是高三年级的学生们,那么,焦虑的、着急的、无能为力的不应该也是高三年级的学生自己吗?怎么这些感受一股脑儿地全部转移到老师们身上了呢?

想起前不久我在一次采访上见到过的几位国际学校毕业生,对于拖延,他们有着一套“全新的视角”。

这六位毕业生全部都拿到了美国或英国大学的offer,其中四个坦言自己有拖延症。一项持续一个学期的大项目,往往拖到最后一个月才突击完成,有些简单的任务甚至拖到最后一个晚上12点以后才开始动笔。这样的现象在他们的同学中也绝不占少数。

听到这里,我的头脑里不自觉地勾勒出了一幅多少年后,我女儿不紧不慢写作业,我在一边上蹿下跳咬牙切齿心急如焚的景象。

但是!结果是没有人真的会错过截止日期,完不成作业、交不了作业!

看着我们一脸的惊愕,这些学生们很贴心的给我们解释,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很清楚自己有拖延症,但是拖延不等于不做。这一点,要归功于老师的引导方法。老师通常在很早的时候就会告诉他们,这项任务的最终完成期限是什么时候,不完成的后果是什么,然后基本就不再提醒,管理的权限完完全全交给了学生们。

拖延不是也不等于把所有的事情完完全全的堆到最后一刻才做。比方说IB的艺术课会要求在最后一年完成并提交8-10幅画作,有“拖延症”的学生虽然会在最后1-2个月突击完成大部分作品,但是,在此之前,他们并非没有动作。

你可以把之前的没有出成品的阶段理解成是铺垫、积累的阶段。也正是有了前期的积累,才有可能让他们的小宇宙在最后短短一两个月内爆发。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得以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上去理解什么是拖延症,以及为什么他们能够这么坦然的和我们承认并谈论他们自己的拖延症。是不是跟我们心里想象的不太一样?

当意识到有拖延症,每个学生的应对方法也便各有千秋了。如上所述,有的学生就是由着自己的节奏——我不能光学习呀,休闲娱乐同样重要,反正到最后截止日期我完成了就行;有的学生会因为意识到拖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而提前制定计划,甚至精确到每天每个小时做什么,但他们依然会承认自己有拖延症!

作为家长,这种制定计划的做法听起来是不是很合我们的心意?但是,有没有想过,即使制定了计划,也有可能有完不成的时候?这算不算又成了拖延呢?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虽然我们心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计划性,不要中了拖延症的魔咒,但是家长自己又有几个是这样按着计划规规矩矩、按部就班的生活、工作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方法,一边是每天碎碎念到自己需要被疏导心理压力,一边是把任务布置好,然后自己该干嘛干嘛,什么心烦、着急、焦虑、恼怒、失望、难以置信、无能为力应该跟这些老师完全沾不上边

作为旁观者,你会批评后者不尽心、不负责任吗?我不会,虽然我的做法会更加接近前者。

在家,我还是会忍不住对女儿进行各种提醒、催促,直至我自己心烦甚至恼怒,有时候还会觉得无能为力,但是我能够理解,孩子最终做与不做、怎么做、何时做,拖延到什么程度,应该由他自己说了算。这一切的动力应该来自她内心的、自发的力量,当然,随之带来的后果也需要她自己来承担。

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那所学校的可怜的老师们,恰恰是因为太怕孩子们承受不好的后果,而自己承担了太多本不该承担的责任,最终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

放手!很简单的两个字,做起来真的很难!

曾经很流行的一本书《夏山学校》里边有一个特别前卫的理念,就是他们从小就允许孩子自己决定每天去不去上课。最极端的一个孩子,是在高考前两年才开始决定去上课,并顺利进入一所普通大学。夏山学校的理念当时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到现在,这类学校的教学方式都入不了主流,但是它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到底有多强。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有时候就需要被逼一逼,逼了才能出成绩,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这样的方法似乎还挺有效果。但是,等他们到了初中、高中,我们还能这样一路逼下去吗?逼着他们写作业、复习、应对考试?有时候,孩子的拖延症就是无声的反抗!

“我累了”、“要做的事太多了”、“我不感兴趣”…… 如果能听到这些潜台词,家长们还准备和孩子的拖延症大战三百回合吗?套用一句最老套的话:理解万岁!

记得有句广告词是这么说的:我的人生我做主。如果还给孩子自由,允许他们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允许他们有犯拖延症的时候,允许他们体验到因为误了时限而造成的不好的后果,给他们提供机会,懂得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起责任,那么,结果会怎样呢?

所以,别紧张,拖延症真的没那么可怕。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