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肠小道到通衢广陌——访浦东外国语学校初一七班家委会

PTA Made Its Way to Kids’ Hearts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住校生活让他们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稀少。始终殷殷关注着孩子的家长,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如何尽可能缩短亲子之间的心理距离,恰到好处地将关切的目光和呵护的双手延伸到孩子的身边,不在成长的岁月里缺位?

文:道道 图:丁宇


浦东外国语学校(下称“浦外”)初一七班的几位家长经由“家委会”这一渠道,寻找到了迈向孩子成长之路的通衢大道。

家委会,能做的有很多

“我们郑重宣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这是一段庄严的誓词,一场特殊的班会。事情发生在去年的12月初,有家长发现用来发布日常作业的班级邮箱遭到攻击,不但所有邮件被清空,而且还发布了一些不得体的内容。种种迹象表明,此事很可能是班级内部人员所为。

在随后七班家委会的会议上,有人主张追查肇事者,但是经过一番商讨,最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不必就事论事追查到底,但可以借此机会召开一次以法律为主题的班会,让全班接受一次法制教育,最终不纠一人而使闻者足戒。

经过班主任的首肯和家委会的详细筹备,名为《规范自我 知法守纪 做文明浦外人》的主题班会在12月15日如期展开。班会由家委会中的资深律师和一位当警官的家长担纲主讲。

针对网络空间复杂多变、未成年人易受不良影响等特点,讲授了网络安全知识和青少年保护法等内容,用生动的讲解引导孩子们健康上网,安全用网。授课结束后,全体学生参加了集体宣誓并郑重地在誓词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仪式的作用显而易见,班风班纪自此一振。

除了临时组织的活动之外,家委会做得更多的还是节庆日和寒暑假里的亲子活动。

去年6月,“今日我当厨”活动在一所烹饪学校里举行。

孩子们接受了烹饪技巧、烹饪礼仪、西点烘焙等知识的培训,并亲手参与了中式热菜和西点烘焙的制作。最后,父母与孩子一起享用了这份特殊的劳动成果。

今年1月20日,七班又前往黄兴公园开展拓展训练,在那里,人到中年的家长脱下西装和孩子们一道玩起了真人CS、定向越野和沙滩足球,乐事趣事又是一大堆。

孩子们平时住校,假期又要忙着做功课和参加社会活动,家委会组织的亲子活动就成了家长与孩子同玩同乐并且近距离接触班级的最好机会。了解自己的孩子平时都和什么样的同学相处,了解他们在班级中的人际状况,这几乎是每个家长热切盼望着的。在亲子活动的轻松氛围里,家长可以很容易地融入他们。

除此以外,学校组织的重要活动,只要一声召唤,家委会都会第一时间积极响应。主题班会、校运动会以及其他文体活动里都有家委会出人出力。无论是为自家孩子还是班里的其他孩子,他们都尽心尽力。

当委员,不拼身份讲情分

和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家委会选举传闻相比,七班家委会的成立过程显得波澜不惊。

家长戴怡在孩子小学时就是家委会成员了,女儿刚进浦外,她就向班主任询问是否需要成立家委会,获得肯定答复后就在家长群里发布了招募启示

参加家委会的条件只有两个:有时间,愿意为班级付出。很快就有8位家长应征,9人家委会就此成立。

令人惊喜的是,团队里的成员各有所长,家委会很快拥有了负责采购记账的“首席财务官”、负责活动组织策划的“首席策划官”、负责文字和照片记录的“首席记录官”、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后勤部长”等各位“大员”,并由“主任”戴怡居中总提调,后来根据需要又加入了负责法务事宜的“首席法务官”,俨然一家正规公司的专业建制,家委会也按照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正规地运营起来。

仅有的几千块班费也拿去做了理财,慢慢生出小钱来;每次活动都由法务事先为家委会提供规避风险的建议,如购买保险等,让大家都后顾无忧;每一次班级的集体亮相都有珍贵的影像留存,而且从不遗漏每一位同学⋯⋯

七班的家委会里,家长的社会地位和专业身份都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而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班级。每个人都清楚,仅仅依靠自己的专业,做得再好也只能给孩子有限的帮助,只有各凭专业众人拾柴,才能把所有孩子送上一个更高的成长平台。

在家委会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抹去了无关的社会身份,只保留“XX爸爸”、“XX妈妈”的抬头。

这样的付出不计得失,如细水深流。家委会基本每月开展例会,组织活动前更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联系场地、策划内容、撰写文案、协调沟通。期间所有相关的交通、餐饮等可见支出都由家委会成员自行承担,而人力和社会资源的投入更是无法计数。

然而真正使得七班家委会无比强大的还是它背后的力量——四十多个孩子的家长都是家委会的“预备役”成员,只要班级需要,他们随时都愿意尽己所能。从场地提供到活动策划,从资源协调到专业付出,都是一呼百应。

去年10月学校运动会期间,班上有个男孩在比赛前一天意外扭伤了脚。有一位同学的妈妈是援外医生,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她二话没说就带着医疗包赶去了学校,为伤者针灸、冰敷,做好了紧急处理。第二天,伤愈的男孩带领团队夺得了4*100米冠军。

随着活动和交流的增多,家委会成员之间、家委会与其他家长之间也日渐熟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里渐渐形成一种石库门式的邻里文化。有家长临时要出差,会委托家委会代为接送孩子。受托的家长为了完成嘱托有时甚至耽误了自家孩子上课外班,这在七班都不算什么。

谈收获,沟通小径终成亲子通途

前段时间有位同学要出国,临走之前她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全班43位同学的视频和照片。那是家委会“首席摄影官”专门加班加点整理剪辑为她制作的,也是过去的一年多里全班的集体记忆。

学校是孩子生活的环境,同学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认识孩子的同学,和同学的家长交朋友,一起为班级做事,家长才有可能知道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心和扶持才有确切的方向——几乎所有家委会成员都是抱着这样的初衷上路。

慢慢地,他们发现这条路越走越宽,它通向学校、老师、同学、家长,而最终,通向了自家孩子的内心。

和孩子聊天,他们熟悉所有孩子提到的人和事,因为熟悉,也更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亲子之间的交流便少了许多隔阂,孩子也更愿意向父母倾诉。

家委会的有效运作,突破了亲子之间点对点的单一沟通模式,使得父母关心孩子的心思由羊肠小道走向了通衢广陌。而家委会更是承载着所有家长的舐犊之心,日日守护在孩子身边,既不过度干预,又能有求必应。当所有的家长都对班级敞开怀抱,每一个孩子也都拥有了更多人的关爱和扶助。

如今的初一七班,或许不是全年级学习成绩最好的班,却毫无疑问是班风最活跃、发展最全面、各类奖项获得最多、亲子关系也最亲密的一个班。

这或许也是家委会运转至今的一个意外之喜。


菁kids 2018 4月刊 《探秘创新课程》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创意与创新

|封面故事|

诺德安达双语学校:大闸蟹与国际理解教育

上海新加坡学校:跨越学科研究“美”

同创中学:设计思维怎么学?

|父母社区|

“教育焦虑”正使大城市孩子的成长丧失优势?

老师与个性化教学

写一篇无意义的作文

移居十年,为什么爱上这座城?

|父母笔记|

我是我,你是你——家庭教育中的“课题分离”

|超·爱美食|

百搭鸡蛋

|话题|

他们用杂志和视频展现校园——上海中学国际部媒体达人

他们在学校办了一场TED演讲——上海英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西)的媒体达人

|父子说|

童年游戏

|对话|

创意美术不仅仅是美术——访“touchBOX小创客”艺术总监罗贯庭

|菁沙龙|

父母该如何科学管理自己的情绪压力?

|看世界|

我小看了西班牙!


本文原载菁 kids 4月刊《探秘创新课程》,印刷版于2018年4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