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能为谁设计人生|访鼎石大学升学指导老师闫晓辉及她的两个孩子

No One Can Design Anyone's Life

14岁的兰介松(Jason)和12岁的兰浩川(Sam)两兄弟,分别在北京市鼎石学校就读九年级和七年级,妈妈闫晓辉是鼎石的大学升学指导老师,去年一家人刚刚来到北京。带着“课余时间上不上补课班”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妈妈和兄弟俩,了解他们的课余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采、文|阿褚 编辑|曹新星 图|Dave’s Studio、家庭提供

有条不紊的课外行程

刚一见面,两个孩子的彬彬有礼和沉稳谦逊就令人如沐春风。他俩在英国出生,自幼跟随父母辗转英国、广州和香港的国际学校学习IB课程,在学校的英文学习比重较大,家庭则提供纯中文环境,两兄弟的中文表达都非常准确流畅。

谈到课外时间如何安排,兄弟俩先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日程表:

弟弟Sam:“周一放学后,我会参加学生会的会议;周二和周四参加学校的戏剧课外活动,周五在学校吉他俱乐部学习吉他,周日学习小提琴和法语,其他时间都是自由的。”

哥哥Jason:“我是鼎石高中男子排球校队的队员,也是学校戏剧社的成员,我还会参加校模拟联合国俱乐部的活动。另外,我是学生自发环保组织Green Club的副主席,也是大象保护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业余时间我在学架子鼓。”

虽然哥哥的课外活动不少,却没有一样和补习沾边,弟弟也是一样。问及他们的感受,Sam说:“我周围一些朋友和同学都会上补习班或者兴趣班,玩儿的时间很少。一方面,我觉得自己时间比较自由很幸运;另一方面,我也会在合适的时候,要求自己多学一些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法语,就是我看到一个好朋友在学,我很感兴趣,就和妈妈商量说我也想学。”

Jason说:“很多我这个年龄的学生都在上各种补习班,或者要学很多特长。我觉得这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没有对或错。但我觉得在做出选择时,应该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个选择。如果补习只是因为别人都在补,所以觉得必须要学得比别人多才能展示自己比别人优秀,我个人就不太赞同这个出发点。”

这个十四岁的少年还说:“学校老师在课堂上教授什么,是有自己的节奏的,在外补习的同学的学习节奏和校内不一样,反而有可能会因为补习影响了在学校正常听课的兴趣和节奏,浪费了在学校的时间和资源。”

人生是活的,控制设计不如跟随支持

在参加学校举行的“Global March for Elephants and Rhinos”时,Jason并没想到这个全校总动员的动物保护主题游行,会让他在接下来几个月乃至更久时间都沉浸在一个新的探索中。在这个活动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时期内围绕同一个主题做了探索研究,在活动当天准备了展览、演讲等关于非洲野生动物现状的宣讲。

虽然活动结束了,但Jason突然发现自己还想就这个保护动物的主题深入研究下去。于是,他和班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成立了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大象保护协会”。他们还决定要写一本关于非洲野生大象生存现状的故事书,为此,他们每周要召集2-3次会议,一起商量合作。

“其实,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很多人包括我之前也是一知半解的。比如象牙的贩卖,在过往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一些有影响力的市场都没有法律明令禁止贩卖象牙,近年来情况才有所改善。我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不是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吗?”Jason腼腆地笑着说,“我们就想写一本给孩子读的书,从一个非洲当地的孩子的视角出发,讲述他和他的家族同大象的故事。”

目前,这本书的创作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他们找到了鼎石初中部的图书管理员,老师一方面对于写作中遇到的困难给予辅导,另一方面计划帮助他们将这本书出版,还会联系其他学校,安排“大象保护协会”的同学们到不同学校社区进行宣讲。

2017年10月,“大象保护协会”的同学因为手头的项目,组织了一次为期10天的“南非考察”。在鼎石学校的协助和联络下,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野外考察,还有机会和当地相关人士与机构接触,了解各种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培养了全球公民的服务意识。这些却都还不是Jason从中得到的最大收获。

在科考期间,孩子们参加了African Leadership Academy的活动,这是非洲一项青年人才培育计划,来这里的孩子都经过了层层筛选,有些还是靠奖学金才得以来此读书的。这个学校和学生的使命很明确,就是要改变非洲的未来。在这里,Jason与一群胸怀家国抱负的青年相遇,这些孩子们身上的使命感和为国家、民族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他。于是,回京后,他向该校2018年的夏令营递交了申请,并成功被录取了。

“从一开始一个全校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到和同学自创保护协会组织,努力写书,南非科考……目前,Jason对African Leadership Academy的夏令营充满期待,他已经在读曼德拉自传来为夏天做准备了。”妈妈闫晓辉说,“站在这个链条的开头,你根本猜不到它会发展到哪里,唯一的驱动力就是Jason自己的兴趣。”

“所以,我也有这样一个感悟:我们做家长的,很多焦虑其实是源于不知道如何给孩子提供最好的东西、最好的路。但其实人生是活的,我们想要控制和设计是很难如愿的。相反,如果我们尊重孩子自然的生长,他内在鲜活的东西自然会引领他到最好的路上。”闫老师说。

坚持和放弃之间的平衡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很多东西感兴趣,也会学了不久就要放弃。那么,如何判断是“半途而废”还是“真的不适合”,“忠于兴趣不勉强”和“不轻言放弃”之间的界限又在哪里?

“他们小时候上课外班,缴费的时候,我都让他们自己抱着现金去交,我还特意把大面额的钞票换成小面额的,让他们捧着厚厚一叠钱去缴费。我想让他们知道,上课不是白来的,是要付出金钱和时间的,那么他们对于这笔付出就要有起码的尊重和责任心。”闫老师笑着说,两个儿子在旁边微笑着点头。

“一般来说,当他们要求想上一个课的时候,我们都会全力支持,但是会根据这个课程的难易程度预先做一个判断,约定好一个期限。在这个期限之前,孩子必须要坚持完成。这个期限之后,则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是否继续学。”闫老师说,“哥哥就是小时候学过一阵子架子鼓,后来自己决定不学了。我们当时有点惋惜,但也没勉强,放下就先放下吧。过了几年,他自己又决定继续学了。”

Jason说:“所谓特长,如果不靠兴趣为驱动力,是很难长久坚持下去并取得一些成就的。”

“但是,如果孩子遇到一些困难,和这门课程本身可能没什么关系,也许是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契合,或者是和老师之间的相处有问题,这时候我也要视具体情况来作调整。”闫老师说,“如果孩子在校内遇到不契合的老师,我会鼓励他尝试学习如何和老师沟通。如果是课外兴趣班,我则会考虑课程是否合适。弟弟小时候学小提琴,当时的老师比较严格,虽然是真心为他好的那种严格,但弟弟当时有点承受不住那种压力,去上课之前心里特别紧张。我就暂时停掉了课,因为可能是时机不合适,可能是老师不合适,也有可能是孩子当时的状态不合适,但我关注的是,不能让这种紧张的心理影响到他对小提琴的兴趣。后来换了城市换了老师,Sam又开始继续学琴了。”

有时候,孩子们会受到其他孩子的影响,看到其他孩子的特长会羡慕,也会有点危机感。闫老师说:“孩子们要明白,人生的常态就是,总会有别人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自己好,所以要学会接受和平衡心态。但另一方面,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感如果可以促使孩子立志把某件事情学好做好,也是很积极的动力。重点是,人生很长,任何时间都可以开始学习,不要着急。”

Sam说:“我还在尝试各种我喜欢的东西,我想再大一点,我就需要找到一两样真正喜欢的事物,深入地学下去。”

哥哥Jason说:“其实是要感谢父母的,因为在遇到挑战的时候,我也经常会想要放弃。比如,在做这本书的时候,有时候我会觉得太难了,简直不想做了。这个时候爸爸妈妈都引导、鼓励我,于是我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我发现,有时候是需要硬着头皮坚持做一些事情的,走过这个过程之后,我会有更大的收获。”

和弟弟相比,Jason明显感觉这两年自己的社会活动增多,时间有点不够用。他说:“最近这一次戏剧《Pippin》的演出,演出前的集中排练需要大量的时间,我还必须要保证自己完成课业任务,这就很挑战我的时间管理能力了。我发现强度大,收获也挺大。”

目光集中在当下

“追求好的学习环境是无止境的,不如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化地使用资源。”闫老师说,“家长与其不停抱怨和把眼光看向远处是否有‘更适合’的环境,不如积极乐观地关注当下能做什么。改变外部不如培养孩子内在处理问题的能力。”

闫老师坦言,Jason和Sam两兄弟不上补习班绝不是因为“觉得自己成绩够好”,而是因为妈妈认为如果孩子成绩出现了滑坡,那一定是“在学校听课的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发生问题的地方,而不是逃避和转嫁式地去补习。

“我不希望孩子依赖上补习,觉得如果我在学校学不好也没关系,我还可以在补习班学会。”闫老师说,“我希望孩子在听课有问题的时候,能主动找学校老师沟通,把没掌握的知识点弄清楚,从而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更重视高效使用现有资源。”闫老师继续说,“以鼎石为例,这儿的老师都很优秀,也都会告诉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找老师问。我希望孩子能在学校的课堂上高效学习,并且学会和老师沟通、向老师提问。”

至于很多家长热衷的“提前学习式”补习,闫老师认为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她解释道:“除非孩子真的自己特别感兴趣,有这个内生的求知动力,否则把九年级的内容提前在七年级学了,一方面孩子在七年级学得特别辛苦;另一方面,孩子到了九年级的课堂上又会觉得无趣,最后形成了“依赖课外学习、不重视课内学习”的模式,就得不偿失了。”

兴趣和热情是可以传染的

作为老师,闫晓辉也经常会面对学生的咨询。“如果一个孩子来问我,‘老师我现在不能再继续参加一项活动,因为我需要更多时间补习’,我会和他坐下来一起好好做个分析,这个分析会以孩子内心真正的兴趣和热情为首要出发点。”

“为什么一直在强调兴趣和热情呢?因为兴趣和热情是可以传染的。”闫老师强调,“人生的发展可能从课堂上起步,也有很大几率是从课外开始的。孩子如果感受过那种以兴趣为驱动的学习热情,那个感受是可以从一个领域迁移到另一个领域的。一个孩子在A领域的兴趣可能会点燃他的整体发展,所以作为成人,我们一定要敏感而重视地去保护孩子的兴趣。”

如果一个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出现了,又要如何帮助孩子维持住,而不是三分钟热度呢?

闫老师点点头,说:“家长能做的,一方面是给孩子支持,包括时间、资源和经济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其实更重要,就是不要把解决问题的压力放在自己身上。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使用平台和资源进行探索和研究,自己去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归根究底,孩子要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并有能力为自己承担起这个责任。”


阿褚 Mavis Chu

前500强企业的公关人,转型成为全职妈妈后又重回了职场。家有双娃,兴趣广泛、热爱写作,认为美好生活应该如切割细腻的钻石,愈多面愈闪烁生辉。

 

 


菁kids 2018年3月刊《账单里的课外时光》更多菁彩内容:

|刊首语|

繁忙课后安排的机会成本

|封面故事|

|学无止境|

在学校:校园内的课外课

神奇学科在哪里:“以人性关照虫性”——与昆虫做朋友

|菁选美食|

本文原载于菁kids 2018年03月刊《账单里的课后时光》,印刷版于2018年3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进入微店订阅杂志。

点击图片,可查阅新刊导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