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百年的温暖——春节暖泉镇“打树花”之旅

2018年的春节姗姗来迟,北京的天气虽然大多晴好,但居然整整一个冬天没有下雪,在孩子们心里期盼的冬天总好像缺了点什么。趁着开学前还有十来天的时间,我们决定去太行山深处体验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年味十足的春节 –——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的打树花。

文/图 | 吉酉 编辑| Jolie Wu


跟随暖泉镇的古堡,穿越到明代

从香港回京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孩子们还没有见到过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农村,顶多是周末的时候去一下京郊农家乐,但北京周围旅游景点的农家多半已经被装扮得雅致有余,甚至小资得有些做作了。我们一早出发开车一路向西直奔蔚县,由于是春节期间,道路非常通畅,一个多小时后就进入了太行山深处,一口气过了十来个隧道。刚才还是艳阳高照,突然天气阴沉下来,我们转瞬间发现已经置身于白雪皑皑的万仞高山之间,山体怪石嶙峋、陡峭异常,松柏屹立于石缝之中,在白雪和浓雾的衬托之下,也成为了深褐色。孩子们一阵欢呼,感觉环绕的群山像是西游记里妖怪出没的地方。

汽车飞驰了三个多小时,眼前渐渐开阔了起来,蔚县就位于群山环抱中的一小块平原之上,我们的目的地就是离县城几十公里的暖泉镇。这里离山西的朔州很近,在古代是边防的前线,很多民族在这里混杂繁衍生息,远古时期属于冀州,后来属于燕云十六州的蔚州。原本人口稀少,但为了守边,明朝在这个地区修建了几百座城堡,派兵驻守,这些城堡就渐渐发展为村镇,暖泉镇就是在西古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古堡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这几百座城堡中规模最大,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到现在还基本保持着明朝的原貌,实属难得。

壮观绚烂的“打树花”绝活儿

近年来暖泉镇春节打树花的习俗迅速蹿红,小镇在春节期间一下热闹了起来。据当地人讲,打树花有近500年的历史了。过去过年,有钱人放爆竹,没钱的铁匠就把炉里的铁水泼在冰冷的古堡墙壁上,图个好看和热闹,俗话说“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可谁想到,这火树银花比鞭炮礼花还要壮观绚烂,这样一代传一代,打树花的绝活就流传了下来。


“打树花”铁水的温度可以高达1600℃,稍不注意就会烫伤,所以打树花是个需要经验丰富、胆识过人的把式。打树花时反穿羊皮袄、头戴湿毡帽的艺人将废铁熔成的铁水装入特制的容器内,用在水中浸泡了3天的柳木勺子,将铁水一勺勺泼洒在古老的城墙上,甩溅出绚丽多彩的火花。孩子好奇地问:“这么高的温度有没有危险呢?”的确,以前确实偶尔发生过铁水浇到人身上的事故,所以打树花的把式都是经验丰富、身强体壮而遇事沉稳的中年人。

令我们啧啧称奇的是,在这遥远的边塞之地,太行深处,居然耸立着一座十分现代的剧场,打树花的表演被融入一个精心编排的动人爱情故事《天下第一堡》中,极具观赏性。这种纯人工创造的火花图案变化多端,不断引来喝彩惊赞,此起彼伏的红火气氛高潮是其它任何社火活动无法替代的。据说,暖泉镇掌握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绝活儿的匠人只有四个人了。

匠人精神和百年苍凉

第二天,我们细细去品味古镇的文化和历史。暖泉书院就坐落于隆冬不冻的温泉之上(“暖泉”的名字来由),据说是元代的一个高官出资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教化一方,鼓励当地年轻人开科进举。西古堡的城门和瓮城都在,城墙是夯土而成,经过几百年的风化,现在仍然有几米高,可以想见当初的规模和气势。城中还留存有大量的四合院,形制规整,几乎没有一家沦落成为大杂院。房子都用青砖砌成,高大厚实,房脊和侧墙的切面呈优雅的弧线,各家大门的门楼都有精美的木雕,虽然已经斑驳模糊,一看就知道当年的精致和华美。一个塞外的古堡,民居居然修得这样讲究,令人赞叹古人的匠人精神!

在回京的路上,我们在另一个规模稍小的古堡上苏庄停留了一下。这里没有如织的游人,就连常驻的村民也所剩无几了。大量的古宅被废弃,有的院子干脆房子全部倒塌,就剩下条石垒砌的城门还矗立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下,诉说着几百年的苍凉。

回城的路上和孩子们讲起这几天的所见所闻,他们还不能完全听懂这么多文化符号的内涵,希望他们长大以后也能够理解这块土地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沉淀。


吉酉

四十开外,更接近于五十的北京人,文艺中年,人品三七开。喜风物方志,钟情于小众的历史隐秘角落。目前任某外资银行董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