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厨房“小白”:这两本书送我走上全职正轨

全职妈妈生涯在女儿一岁时正式拉开大幕。这份工作跟我想象中有许多差异,现实每天都在教我新的功课。

文 | 苏敏 图 | pinterest


随便罗列几个:

心态上看,进入实际操作前,我对全职妈妈职业的想象容易偏重某些方面,“想尝试烘焙”、“希望能够兼顾写作”、“爱和管教两手抓”,这些都是美好的resolution。一进入角色就发现,不用想那么多:需要的是挑战每一个技能,必须成为多面手,因为生活缺不了任何一块。第一次做了面包,时隔几年又一次因为写稿熬夜到凌晨三点钟,好多次身体累极了还得及时管教孩子,虽然心里很想随她去吧!这紧凑的节奏让我无法只顾一个重点。

想象中,白天被划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时段,辅以三餐,我和孩子可以好好地共度这两段时间,或在家游戏,或出门拔草各类乐园、书店。现实是,光三餐及其前后涉及的家务,就花去许多时间了,所谓的上午、下午,也就是分别两三小时而已。常常早餐过去,我已经像是打完一仗:洗漱、做早餐、洗衣服、晾衣服、整理内务……

时间分块方式的落差,直接影响了日程安排。我必须以周为单位安排我们的活动,而不是以日为单位,才能比较均衡地照顾到彼此的需求:既可以在外好好地浪一浪,又有在家和社区活动的日子,休养生息。

相信在女儿天真的眼里,不会对“妈妈”有什么预设。但我曾经以为自己在她眼里会是一个全心全意“陪伴”的妈妈,事实上,女儿看到的是一个做很多家务的妈妈,虽然她享受与我“共享时间”,在我晾衣服时玩玩衣架什么的,或是她玩玩具我只是在一旁“陪着”。

这样的例子很多。而给我最大挑战的则是厨房那些事儿。

厨房三难关

开启全职生活前,最令我焦虑的是如何打发漫漫长日。翻了蒙台梭利的书,研究不同月龄适合什么玩具和游戏,啃《游戏力》,都是企图把自己装备成一个活力满满的“早教达人”。现实中,难倒我的首先是一日三餐。一岁多的孩子,已经不再是吃吃辅食泥、煲个粥随便打发了,如何让她逐渐和大人的饮食接轨,同时又保证进食的分量成为首要任务。

和奶奶交接的那段日子,眼看着女儿的进食习惯每况愈下,以为只是老人没节操的喂食习惯造成的,后来才知道,她的成长从未间断,已经到了需要自主进食的阶段,对食物有了更多的观察和喜好,妈妈要做到投其所好又营养均衡,功课还真不少……

我家人力资源分配很简单,白天只有钟点工阿姨负责清洁,三餐都在我肩上。一开始我和先生常点外卖,毕竟搞定孩子的三餐对我来说已属不易。总结下来,我的主要难题有三个:

第一,我的厨艺非常初级,孩子绝不是“饭霸”,不胖不瘦(在大部分人眼中可能是“偏瘦”……),需要比较可口多变的菜式才能确保她吃下一定的量,从而维持比较正常的生长曲线,这就好比让一个只能在冰场上踉跄站住的人在短时间里划起来,还要划得漂亮;

第二,孩子处于半懂不懂又黏人的年纪,给我一个人在厨房做饭的时间非常有限;

第三,我家的厨房很小,虽然东西不能算多,但也需要好好地规划物品放置,调整某些做菜的习惯和动线,才能做到有效利用空间。

从零开始做妈妈

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我的厨房技艺,大学毕业那年才从零开始。当时距离研究生开学还有一段时间,我借住在闺蜜租的房子里,刚从大学寝室搬出来的年轻人喜欢在家聚餐,不过,我从来都是只负责拌沙拉的那一个,因为我连开火都怕——此前从没开过煤气灶。

工作后渐渐可以依着菜谱照猫画虎,虽然同一道菜做出来的口味总是不稳定,但好歹再也不担心自己会饿死了。业余煮的最多的还是方便面+鸡蛋+蔬菜。

就是这样一个厨房小白,做了全职妈妈。

我回忆起妈妈曾经在厨房对我口头传授的知识点,一个一个都鲜活起来了。我也请教了身边的好姐妹,寻求她们的秘密配方,简单又好吃的快手菜。第一次,我产生了一种“从零开始学做主妇”的感受。

放眼同龄人圈,我们成长的环境中鲜少有“全职妈妈”的样板。在成长过程中,妈妈和她的女朋友们都要工作,我们待过单位托儿所,或是由祖辈看大。白天没有妈妈陪,是再正常不过了。与此同时,我们还是“只需要顾好学习”的一代,和“女生不比男生差”的一代。

今天,我有孩子了,贴身陪伴的日子,能有几百个,还是一千多个?我可以给这个小小的可人儿留下怎样的印记呢?我憧憬自己能够“干一行、爱一行”,修炼好各项生活技能,同时保有自己工作和爱好的时间。我也希望能塑造出一份“妈妈的味道”,不管当下我的厨艺多么起伏不定,梦想还是可以有的嘛。

接地气的厨房书

日本人写的生活家居类书籍总是很务实,有时候务实过了头,喜欢用打包票的口气告诉你:这件事就该这么做。换了以前,我是要反弹的。认真学习讲厨房基础的书籍——从没料到有这么一天。但遇到真正的困难,我选择倒空自己,学习他人的经验,学一点是一点。

《厉害了,我的厨房》(下简称“《厉害了》”)有不少厨房基础技能,涵盖收纳、生菜生肉的处理方式、基本做菜流程等,破解了我的一些执念和迷思,比如:冷冻不但不会让菜不新鲜,反倒是保险的妙招。读的过程中还发现,作者的很多说法是妈妈也曾告诉过我的。比如,在砧板下面垫一块抹布,切菜或肉的时候,板子就不会到处移动了。真是让人如沐春风。

厉害了,我的厨房!——令人相见恨晚的厨房整理术

作者:[日] 高木惠美Emi Takagi

译者:程俐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前沿经济社

出版年:2017-3

《厨房越小,做饭越好》(下简称“《厨房越小》”)更多的是作者本人厨房习惯的分享,普适性比较低,但她那句“没有理想的厨房,只有方便使用又用着舒心的厨房”,帮我从日式完美整理的高度拉回现实,厨房每天都在使用,很容易不断加深“这里不好,那里不合理”的印象,但怎么在有限的条件下做改善,也是其乐无穷的。

厨房越小,做饭越好

作者:[日] 后藤由纪子

译者:安徒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2017-11-01

阅读 & 实操心得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谈最受益的三个部分。如果你是厨房达人,请轻拍。
第一,预备和速度。

刚满一岁的孩子,正是黏人的时候,煮饭时的厨房对孩子来说充满危险,我不会让她进厨房。那么,如何加快煮饭的速度?

我能想到的是至少提前一顿饭的时间处理食材,即前一晚准备早餐,早餐后趁着先生还没上班准备午餐,孩子午睡的时候准备晚餐。刚开始,我每天晚上到临睡都还很焦虑,觉得明日的一切都那么不可控,首先要定菜谱,然后思考哪些可以提前准备,再来就是安排一整天的timeline……节奏紧凑得没机会喘息。

看书很大程度消解了我的压力。哦,原来像《厨房越小》作者后藤由纪子这样十几二十年的厨房达人,尚且需要提前一晚上写好备忘录我的行为并不完全是无能的表现。于是接受了自己需要每晚有“预备”的时间,这样第二天就能很省脑筋,按部就班即可。

此外,还有两点:

(1)在大采购回来时就把蔬菜和肉类做初步的处理而不只是归位。

在你想喘口气休息之前,还是让我们先把买来的食材摆放到该放的地方去吧!如果可以,还可以把蔬菜洗干净。就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也可以让你之后的烹饪工作变得轻松很多,而且你应该还会感受到过去的那个自己有多可爱。

请试着想象一下吧!当你急匆匆地赶回家站在厨房里时,洋葱已经切碎了,蔬菜已经焯过水了,肉也已经烤好了,你会不会感动到想流泪呢?而且,如果你事先用盐把肉腌好了,不仅可以延长它的保存时间,还能使肉保持长时间的鲜美。

——《厉害了》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快手料理,但是,在我脑海中萦绕的观点始终是:与其说“用时短”倒不如说“计划好”。和“这样做或许能省时间”相比,还是“如果先焯好蔬菜的话,就能利用做饭的间隔时间准备沙拉了”这样的方法更能提高效率。

最耗费精力的并不是特意去争取时间,而是如何顺便去做更多的准备和按照流程去做事情。

——《厨房越小》

这几句话的语气很日系吧!

因为日本对垃圾处理有很严格的要求,有收垃圾的固定时间,所以他们对如何减少垃圾储存量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在倒垃圾的前一天大采购,并把食材处理好,这样第二天就可以把大部分厨余垃圾都清出去,不至于留在厨房发臭。

上海没这个限制,但日本主妇的做法给了我启发。

我一般周日晚上在手机app上采购荤菜和根茎类蔬菜,买一周的分量,选择周一下午配送。现在提前到周五下单、周六送达,趁着先生在家的周末,我可以一个人在厨房忙碌好几个小时:把肉类分成小份清洗、冰冻,排骨之类会焯水洗干净;像胡萝卜这类常出现在孩子辅食中的蔬菜,提前削皮刨丝或切丁,并用油煸熟,可以用来做蔬菜鱼肉饼,或是作为焖饭的配菜。这个步骤一做,我一周好几个晚上可以不用在厨房忙碌了。因为这些事情是几乎每天都要做的,量不大,但没法跳掉。

《厉害了》甚至主张把煮菜、炖菜事先就做好在冰箱里保存起来。随着食材的慢慢入味,会变得更加好吃。他们对冰箱可谓是物尽其用,我似乎还带有不少对“新鲜食材”的坚持。

(2)不要沉迷于“亲手烹饪”的执着。

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家庭,很多都难以摆脱“亲手做菜咒语”的束缚。这是因为他们心中存有一种想法,即东西是吃到孩子嘴里的,所以为了让人放心,确保食品的安全,必须自己亲自动手。
能够亲手为家人做菜的确是最好的,但是你觉得在满怀压力的情况下做出来的饭菜会让家人感到欢欣愉悦吗?
——《厉害了》

生了孩子,中国的食品安全就成了我每一天都会想到的问题。奶粉怕假冒,蔬菜怕农药,副食品最怕添加剂,最好什么都亲力亲为——那真的要累坏了。

受作者鼓励,我和家附近菜场专门包馄饨和做蛋饺、油泡的店主攀上了小交情,请她专门为小婴儿制作不添加鸡精等物的馅料。虽然我每次只买十块钱的,但她都帮我从预拌的馅料里留了一份,包一盒子的成品菜给我。实在是非常感激。

另外,一些进口食品超市里也可以买到添加剂比较少的鱼丸、肉丸等加工食品,我也采购一些,不会每天都吃,但放在冷冻库里就心安了——最不济,可以来一碗鱼丸汤嘛。

第二,一次安排一星期的菜单。

对没有照顾过一家子饮食的我来说,一周问七遍“明天吃什么”,真的会想破脑袋。《厉害了》一书的一张表格(如下图)给了我启发:把每天的折磨集中到一天解决。

这张表格的重点就是——确定主菜,通常就是大荤。根据肉的不同种类——牛肉、猪肉、鸡肉、海鲜,选择不同的烹饪方式——生吃、炖煮、烧炒、油炸、蒸煮,以及不同的菜系风格——日式、西式、中式,可以排列组合出多种菜色。

即便使用的食材相同,只要稍稍改变一下烹饪方法,如将调味从西式改为日式,就能很好地防止菜单的千篇一律,也可以较快地用完一种食材。
——《厉害了》

当然了,书中的菜谱总体偏日式,不是我所熟悉和擅长的,但可以依葫芦画瓢,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菜单表。具体可以参考的对象有很多,菜谱类app、主攻辅食的育儿博主,最主要还是我小时候吃的家常菜——既不复杂,我又对其有很感性的认识,模仿再现相对简单。就像作者说的,先确定主菜,对小娃娃来说,其他重要的变量无非是:主食、食物性状,几个选项排列组合一下,每周引入一个新菜,逐渐探索。

第三,几个厨房巧思。

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列几条我已经开始实践的:

(1)这顿饭需要食材,一次性从冰箱里全部取出来不要来回多次地开关冰箱门。

一口气将“要洗、要削、要切”的东西全部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在托盘上,蔬菜则一股脑儿地放到水槽中。然后在水槽中把该洗的一次性洗完,把该削皮的都削完,把该切的都切完。
——《厉害了》

呵,这一条需要刻意执行。拿一个洗菜盆,或是不锈钢的那种上菜用碗,把这一顿要用的食材一次性“运输”到水槽。虽然面对打开的冰箱那一分钟需要动脑,但之后可以省掉数次在水槽和冰箱之间走来走去的步骤,心中对这一餐更游刃有余,甚至产生一种运筹帷幄的良好感觉。

(2)有利于下厨流程更完善、流畅的小物件可以多买几样比如:放配菜的塑料盘子、抹布等。

准备10只直径约为10厘米的盘子,很便宜的塑料盘子。按照不同的用途把切好的蔬菜各自放入不同的盘子即可。
让我们摒弃“只用一块擦碗布”的固定思维吧!
用火区域、用水区域、操作台周围以及餐桌,这么多地方都用一块抹布擦是极其不便的。
每次做菜都要用三块抹布是不是有些浪费?可能有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但是,无论是一块还是三块,清洗所需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厉害了》
如果一次又一次地把砧板放到水池里洗,再用抹布擦干的话,既麻烦又耗时,烹饪也没法顺利进行下去。对我而言,为了能顺利制作料理,多准备几个砧板是十分必要的。
——《厨房越小》

日本人似乎很喜欢给很具体的建议。两位作者在这一点上持相同的态度。我一直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物件,总觉得东西少肯定比多要强。这也是受日式整理(某一派)的影响。事实上,有些物品数量的增加可以大大优化流程,绝对是值得的。

洗切配的时候,切好的菜常常占用好些个瓷碗,每次都要“省着花”。虽说是添置物品,但的确带来了更多方便。以我的做菜习惯,这一天,我选择buy in。

我原先就是只用一块擦碗巾、一块抹布、两块砧板的人。常常一块擦碗巾已经湿了,碗才擦了一半。抹布则需要在做菜和洗碗的过程中不断地冲洗、拧干、重复使用。而且这个习惯我并不自觉是需要并可以改进的。

试行之后,的确解放不少。抹布我用两块,分别擦灶台和水池、料理台周围,一有油污或水溅出来就及时擦去,能够保持厨房整洁。擦碗巾也是两块,再也不会觉得把餐具擦干是件烦心的事了。而搓洗这些布料的时长几乎和原来一样。砧板对我来说两块倒是够用了。

(4)试着练习一道自己的拿手菜

重复练习着同一道菜,直到变成自己的招牌菜就再好不过了。我并不是说要做出一顿完整的全餐来。拿手菜一道道地增加的话,就能一点点地把握好整体的做饭步骤了。
——《厨房越小》

不怕被笑话,目前我的拿手菜如下:番茄炒蛋、豆腐鲫鱼汤、萝卜排骨汤、山药玉米排骨汤、三文鱼土豆饼、鳕鱼土豆饼、奶油蘑菇意面。虽然非常初级,但写出来我也有底气了,实在没时间缺精力,我可以快速准备一餐了,而且大部分都是宝宝爱吃的,至少现阶段还爱。

我很认同后藤由纪子说的,一道道踏实地积累,很多技巧会触类旁通,慢慢可以成长起来。我准备了一个拿手菜的本子,也是我目前唯一一本正经在用的纸质笔记本,凡是“出师”的菜色,包括一些烘焙的菜单,我会抄录进去。

(5)保鲜袋要放平后冷冻。

保鲜袋要挤去袋中的空气,让食材和保鲜袋紧密地贴附在一起,然后放在冷冻角中水平冷冻。这是为了方便之后在冷冻柜中直立保存。
将水平冷冻完的保鲜袋竖起来横向排成一排。容器或市场上销售的冷冻食品也是一样。竖着冷冻保存是永恒不变的法则。
——《厉害了》

一下想起了我那些冰冻的母乳,冰得歪歪扭扭的,占用不少冷冻屉的空间。这一条建议对很多人来说是常识吧?我很开心学到了!

结语

厨房或许是最具有个人色彩的地方。从厨具、餐具到电器的选择,每个人的喜好都是不一样的。
这本书中介绍的,都是我个人看来“可以这样做”的方法。
不能说是尽善尽美。有些观点还不成熟,以后或许会有所改变,但是对于目前来说却是最适合我的。因为花费了很多精力,所以我真的很喜欢现在的厨房。
——《厨房越小》

非常喜欢后藤由纪子这段朴实的话语。的确,不管是整理术,还是厨艺,都没有唯一和完美的一套,从实际生活出发、摸索、尝试、改变,就是最好的路径。

-END-


苏敏六年媒体从业经验,新上任的全职妈妈。和女儿搭伴,探索小家庭的新模式,期待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