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择校指南 | 编者按:换个视角看国际教育

See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提笔准备写这一期编者按的时候,我的心中似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曹新星

Chirstina Cao

《菁kids》北京 执行主编

 

这不是一期普通的杂志。作为《菁kids》一年一度的择校专刊,它全年发行,而且总是我们杂志中最厚实的一本,今年更是做到了144页的历史巅峰,光是拿起来就“分量十足”。往年,因为工作量的关系,我们通常会将两刊杂志合并,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今年是个例外,我们虽然没有合刊,却依旧和往常一样,花了十二分的精力来准备这期《择校指南》。

在这期《择校指南》的准备过程中,我们《菁kids》和《beijingkids》的编辑团队、特约撰稿人、True Run Media销售部和市场部的同事,以及参与信息收集的学校市场宣传人员,都付出了各自的心血和努力。一期杂志下来,我相信每一位参与信息收集、整理、校对、核实的人都有一肚子的槽不吐不快。

单就信息收集来说吧,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按照计划,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录了很多新学校的信息,也请曾收录过的学校在他们去年发布于《菁kids2017-2018择校指南》的信息基础上提交修改意见,然后根据修改意见整理出新的信息网络页面,再交由他们核实信息,核实后将信息集结成册。

按理说,在原有基础上修改更新学校的学费等核心信息并非难事,然而现实却总是状况连连:学校要么一股脑地把所有信息复制粘贴一遍发给我们,要我们一条一条逐一对比、确认、修改;要么就不定时地留言七八次,每次修改一点内容,一直到快要定稿还在修改;还有的学校,在修改完信息已定稿的页面下,又留言希望我们重新修改内容;更有甚者,在检查完我们一一校对、修改完成的内容后,将全部学校信息发给我们要求再次修改……而这些信息,99%和我们发给对方的信息完全一致!(请自动脑补我们当时的心情……)

除了忍不住吐槽外,我把这些背后的故事摊开来说,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个异常复杂的信息收集过程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来看待这些国际、双语、私立学校,以及公立学校国际部等国际教育机构。我开玩笑地告诉编辑们,做完一期杂志,从这些和我们打交道的工作人员身上,你就能看出哪些学校专业、严谨、认真,哪些学校官僚做派,哪些学校人员配备参差不齐。而他们,也多少能从侧面反映学校的学风和校风。事实证明,训练有素、信息整理干净整洁的工作人员,大多来自治学严谨的学校,和他们打交道也让人如沐春风。

除了信息收集提供的另类视角,这次《择校指南》的封面故事也和以往不太一样。通过和家长、学生们的对话,我发现大家眼中的国际教育各有千秋,即便是一样的课程,在不同的家长和学生眼里,也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难为其下个准确的定义。而简单粗暴地将官方资料摆在读者面前,即便是描述得再具体、完整,对很多家长和孩子来说,仍然是一头雾水。所以,这一次,我们换了一个视角,以置身其中的学生和家长的故事为出发点,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主观”地带领大家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离不开国际课程,在如今的国际教育圈,各种五花八门的国际课程比比皆是,除了远近驰名的教学理论和课程体系,各种以“创新”和“融合”为特色的课程也不少,可谓是让家长和孩子们“挑花了眼”,不知道哪个课程更适合自己。鉴于篇幅有限,我们精选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深入其中,和在读学生及其父母聊了聊他们的经历和看法,集结成了我们这一期的十二个封面故事。

在这里,通过小Lisa、Abby、James和Candice的故事,你会看到早期教育领域的三大理论——瑞吉欧、多元智能和蒙台梭利是如何运用到学生的实际课堂之中。你也会看到,每个家长是如何看待孩子的成长发育。虽然理论基础不同、教学方法不同,但归根结底,家长们选择国际教育,都是希望孩子们在一个“自由、快乐、有启发性”的环境下接受早期教育,为将来的教育打下一个 “自主学习”的基础。

对于近年来备受欢迎的国际文凭课程体系(IB),我们则通过几个故事来展现了IB的灵活与丰富。从Anna、Alinnah、Nanda和Phoebe的故事里,你会看到,不论是针对儿童早期的PYP课程,还是中学阶段的MYP课程,以及为大学教育做准备的DP课程,IB体系一脉相承,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修炼,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多元而融合的学习体系。

与IB的广泛选择相对应的,是颇具英伦特色的英国国家课程体系。James的故事告诉我们,对自己的未来选择笃定,在学业上“早做决定”能让人更加专注,学习也更有动力。对于大家最常弄混的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通过Genevieve的故事,您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提前修习大学课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双语、混合和创新课程方面,我们分别通过Niuniu、Nanda、Phoebe、QQ和Katie的故事,向大家展现了在各种不同课程体系下,学生的不同学习经历和收获。虽然每个人的学业故事千差万别,但通过这些故事,大家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解这些课程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

读完所有的故事后,您会发现,国际课程没有好坏优劣之分,慎重选择、相信、跟随,您就会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学校和课程。就像我们一直所说的那样,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菁kids 2018-2019北京择校指南》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换个视角看国际教育

|出版人手记|

择校指南|菁kids创始人带您一起去择校

|封面故事|

好的教育,是懂孩子的教育

爱问问题的小孩,走到哪里都不怕

让孩子在最恰当的时间,接受最恰当的教育

学习,让我成长为一个立体而完整的人

未来,IB帮我准备好了

选择双语教育,是为了让孩子不忘自己的根

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

什么样的孩子更适合学习A-Level?

有梦想的女孩最美丽

寄宿的快乐你不知道

鼓励的力量,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培德“奇育记”


本文原载于菁kids 2018年01月刊《菁kids 2018-2019北京择校指南》,印刷版于2018年1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进入微店订阅杂志。

报名参加1月13-14日2018北京国际学校博览会的家长,可在现场免费领取一本。[点击这里报名]


点击上方图片,获得更多2018国际学校博览会资讯。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