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力活动普遍不足:没有健康的身体,怎么撑起学业压力?

Are Physical Activities Good or Bad for Study?

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作为人类一种最自然、最基本的生存状态,使得人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达到了能量摄入与消耗的持续而高效的平衡。

文 | 图:林楠


说到“体力活动”,大家容易想到“体育锻炼”,的确,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体力活动的范围更大,涉及工作、家务、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多个方面。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家务到出行,从劳作到锻炼,这些基本的体力活动似乎都已从日常生活之中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信息化的“便捷”“舒适”生活方式,其代价就是加剧了人们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和肥胖等健康问题,全球每年死亡总人数的6%与之有关。

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等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纷纷提出了儿童青少年每天进行60分钟“中等到大强度”身体活动的建议标准。然而,青少年儿童体力活动不足(Physical Inactivity,PI)依然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被忽视的学校“久坐”文化

教育界和社会的共识是学校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进行自我发展,进而成为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合格公民。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直接将“学习”或“学业成功”作为教育目标的学校,不占少数。在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以久坐为特征的学校文化环境和氛围顺势形成。学习——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静坐状态的时间。由此,从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到学生和家长,也对于建立和维持“以座位为中心”的学习氛围达成了共识。这体现在学校的各项课堂教学纪律中。但是,“久坐”文化严重限制了青少年儿童在校内的体力活动,对形成健康生活方式造成了负面影响。

体力活动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吗?

体力活动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诸多益处——这一点已经得到大量的研究证实,也被人们所熟知。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者开始将目光移向体力活动对于青少年儿童认知能力和学业表现的影响。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认知能力也是青少年学业表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有趣的是,当时研究者与许多家长的想法一致,认为体力活动会导致学生过于兴奋,从而影响学生课堂表现,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其中,Gabbard和Barton两位研究者希望通过实验来证明体育课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要求政府减少学生的上体育课时间。他们让106名6年年级的学生分别进行20分钟、30分钟、40分钟、50分钟激烈体育运动后即刻进行数学计算测试,可是实验结果让他们大跌眼镜,50分钟运动后学生们的数学计算测试成绩不降反升。体力活动与学业表现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加拿大魁北克地区进行的,它对若干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进行了长达6年的干预研究:干预组每周进行5小时体育锻炼,而对照组每周只有40分钟体育课。研究发现,从2年级到6年级,干预组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优于对照组。

进入90年代,以色列学者针对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进行长达1年的干预研究也发现,体力活动有助于儿童提升阅读和算数能力。美国著名学者James Sallis开展了旨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SPARK干预项目,对759名青少年进行了为期2年的体育锻炼干预。该研究也关注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虽然未发现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但也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进入21世纪,伴随神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探讨体力活动影响青少年认知能力和学业表现的研究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大部分研究发现,无论是短时体力活动(1小时以内)还是长期的有氧训练,均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不过,不同形式的有氧运动锻炼对青少年执行功能的积极效益并不是相等的,而且,体力活动对于青少年儿童各种认知能力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为什么体力活动的影响力如此显著?

虽然大部分研究都认为,适量的体力活动能够改善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但目前还不能很好地揭示运动促进认知能力的机制。但较多认为体力活动对认知能力相关的大脑区域的神经递质、激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发生和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均可能参与了体力活动提升认知能力的机制中。而体力活动影响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则可能是通过一个或几个中介变量起到作用,比如心肺耐力、体脂率等体质健康因素,自我效能、自尊等心理因素等。

还有一些研究认为,体力活动能够改善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从而提升学业成绩。比如有研究通过教室内的体力活动对小学生进行了干预,结果发现,小学生不仅增加了体力活动水平,还提高了注意力。最近的一项研究则比较了小学生在课间进行高强度体育运动和不进行体育运动对课堂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课间进行体育活动后,小学生上课时开小差的比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

期待改变的学校和课堂

学校是青少年儿童在一天中度过绝大时光的地方。最近,美国的不少学校把教室内短时活动扩展到除了课间休息的其他方面,如利用教学内容或作业转换的短暂空隙,组织学生进行小到中等运动量的体力活动,每天能让学生积累大约19分钟的体力活动时间。另一个例子是“德克萨斯,我当然能!”,该干预方法是培训学科任课教师修改他们的教案,在任何可能的教学间隙穿插体力活动。对这些以教室为中心的干预科研成果显示,这些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体力活动的机会,而且能改善他们的课堂学习行为,如能帮助其提高8%-20%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比国外,中国学生家长和学校重视学生智力发展而轻视体育锻炼的情况要严重得多。美国人形容学校运动队的精英是gifted people(有天赋的人),而我们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重文轻武,甚至常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来调侃运动员。“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经典口号和传统年画中的白胖娃娃形象,很适合拿来概括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优异的成绩,强壮的身体。然而,先不论“白胖娃娃”其实可能有肥胖倾向、不健康,一旦孩子进入了学校,父母对其学业的关注也立马占据了上风。

今天,学术界越来越多的证据在颠覆我们的传统认知,体力活动非但对青少年儿童的学业没有负面影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青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提升学业表现。那么,今晚孩子放学回到家,尝试问问他今天在学校里有没有放肆地奔跑,如何?

注:文章中引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温煦博士的学术论文《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和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林楠
长期从事中日学校体育教育方向的科研工作,2012年在日本广岛大学学习开发专业取得博士学位,目前就职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菁kids 2017 11月刊 《新校探校记》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也说“好的教育”

|封面故事|

德闳学校: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

康德双语:你永远不知道点亮孩子人生的火花何时出现

浦东万科:用全球化的视野来办学

|话题|

赢得起,输得起

跋山涉水,成为自由坚定的他

为了男孩

|专栏|

私立学校学费这件事

名校学位继承人

致我们无处着落的纪念

世界这么大,要不要翘课去旅行?

|在读|

从《小狗钱钱》看财商教育

|看世界|

骑着跨子去旅行,探秘安省北部精灵

|美食|

美食,是亲情的联结

|健康|

体力活动对孩子的学业是妨碍还是助益?

|父子说|

我眼中的钢琴考级


本文原载菁 kids 11月刊《新校探校记》,印刷版于2017年11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