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无处着落的纪念

Things to Commemorate

“9·18”这天,我正重读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这部自传体书的前半部分,讲述了齐先生在外族入侵的烽火中一边流徙一边求学的成长经历。故乡东北的巨流河(辽河),在作者童年离家之后,随着日寇入侵、国土沦丧变成了她萦绕于心却又回不去的家园。

文 | 道道专栏 图 | 来自网络


逃难的路途,空袭的恐怖,飞溅的血肉,小女孩在战争中长大,国仇家恨是童年的背景,具体而切痛。可是面对随时降临的不测,那个年代的孩子们仍旧选择了活下去和读好书。跟着老师同学千万里流徙,从日渐扩大的沦陷区逃往穷山恶水的国统区,面临灭种的民族因此而弦歌不辍。

此时,云舒却苦瓜着一张脸把我从书中拉回现实,像个碎嘴老太似地不住叨叨:“为什么我的衣服要手洗不能机洗”,“为什么新学的古诗要默写不能口背”,“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啪一声合上满纸硝烟,一瞬间深觉世事无稽岁月空茫。“天上掉颗炸弹下来你死了我活了,上哪儿问为什么去?!”每年的“9·18”和 “7·7”,毫无疑问都成了某种过场,不过不行,过了也跟没过差不多。你问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这两个日子都发生了什么意味着什么影响了什么,他们多半说不出个清楚的子丑寅卯来。相比而言,这两个日子远不如小长假的意义重大。倘若学校开恩组织一次校外活动,这些日子才会真正和他们有关。这天晚上,我从清末日俄战争开始给云舒讲述了完整的“9·18”。他听得激动,听完连呼几声“太窝囊太气人了”,就跑回房间看他的闲书去了。这“窝囊”这“气人”,终究是别人的。

中国人热衷修史也热衷纪念,执着地以为靠着白纸黑字就能把曾经发生的事连皮带肉地传给子孙万世。上下五千年循环又循环,白纸黑字再再地证明,历史留给后人的唯一教训就是后人永远都记不住前人的教训。乱世看治世看不懂,治世看乱世就不止是看不懂而是没几个人愿意看了。不说几千年,仅就眼前这百年的光景,发生在巨大国土之上的一次次屠杀、流徙、冤屈、冻馁、凌虐,遍布着叠加着甚至被重复着,最终全都归为尘土。不说家恨国仇,就是每个人的家族里,上一代上上一代在时代洪流中被裹挟被摧残甚或被撵作齑粉,那些深埋进寂寞残年里的故事,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又何曾有过倾心一顾的冲动?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去纪念遥远的“9·18”和 “7·7”?不是时间遥远,而是时代和环境造就了心理的千山万水。就好比吃着牛排啃着汉堡喝着可乐的现代工匠,再怎么努力都画不出殷商气质的饕餮纹样。

“9·18”那时的年轻人,下一站往哪儿逃是问题,亲人是否活着是问题,当兵还是念书是问题,当天的三餐在哪儿是问题;而现在,衣服手洗机洗是问题,暑假去哪国玩是问题,上公立还是私立是问题,报哪家奥数班是问题。当一年一度的全城警报声响起,大时代与小时代不期然地照面,彼此都是一脸的仓皇局促。当年的大中学师生靠着轮船汽车甚至脚底板千里迁徙,保留了中华文明的幽幽火种。可是现在,哪个家长会把孩子交给老师带去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的穷乡僻壤,无论生死、疾病、战祸都统统交付给非亲非故的老师和吉凶未知的命运?上学路上那个被书包压弯了背,还在给十来岁的孩子喂食喂水外带擦拭嘴角的老人,她肯吗?学校里多布置一点作业就提抗议,要求老师把快乐还给孩子的父母,他们肯吗?公园里举着三十大几的儿女资料到处称斤轮两的老头老太太,国难来临时,他们又是否会忍悲含泪送儿从军?不敢想象。

唯一的庆幸是我们没有生在那个时代。可是这幸运里,分明含着不幸的悲音——和平与富足,并不是恒常不变的啊。没有最好的时代,也没有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她沉重的叹息。当年那些好学懂事却身体单薄的孩子,那些意志坚定却没有机会长大的孩子,是多么地叫人心疼。如今这些人高马大却不思进取的孩子,这些努力学习只为一己之利的孩子,又多么地令人唏嘘。

我还是会给云舒讲“9·18”,讲“7·7”,讲淞沪血战,带他去四行仓库遗址……虽然知道这一切不会马上起什么作用,甚至很可能只是一场徒劳。战争行而未远,历史循环不息,硝烟障目,我们已很难去理解什么体会什么,但知与不知,到底还是不一样的吧。


 

道道专栏
做过6年记者,后改做企宣,工作教子两手抓。小儿云舒刚上小学,不爱卡通爱国学,妈妈也在伴读的道路上温故知新,更觉任重道远。

 

 

菁kids 2017 11月刊 《新校探校记》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也说“好的教育”

|封面故事|

德闳学校: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

康德双语:你永远不知道点亮孩子人生的火花何时出现

浦东万科:用全球化的视野来办学

|话题|

赢得起,输得起

跋山涉水,成为自由坚定的他

为了男孩

|专栏|

私立学校学费这件事

名校学位继承人

致我们无处着落的纪念

世界这么大,要不要翘课去旅行?

|在读|

从《小狗钱钱》看财商教育

|看世界|

骑着跨子去旅行,探秘安省北部精灵

|美食|

美食,是亲情的联结

|健康|

体力活动对孩子的学业是妨碍还是助益?

|父子说|

我眼中的钢琴考级


本文原载菁 kids 11月刊《新校探校记》,印刷版于2017年11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