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村”的故事

A Village of Volunteers

公信力,是支撑援藏村一路顺利走来的核心原因。他们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并且承诺做到的事情都坚持做好,有始有终。最能体现援藏村公信力的一点,就是它的“三大明细”,即物资捐赠明细、微店认购明细以及账本总览。每次任务结束后,这三大明细的信息都会更新并对外公布,所有村民一起监督,这一点从援藏村的第一次任务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未间断过。

采/文:齐琰 编:曹新星 图:受访人提供


援藏村的成立

“援藏村”诞生于2014年4月10日,那是一个春意婆娑、轻轻袅袅的时节。“三年前,机缘巧合之下,我从朋友圈得知藏区的孩子需要些衣服。从她发来的照片里,我看到孩子们窘迫的衣衫和简陋的校舍。我立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于是,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这些孩子们需要帮助。’很快,我得到了几个朋友的响应,我们迅速组建了一个小群来张罗这件事情,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就是援藏村的雏形。”讲起这段过往的时候,“援藏村”的发起人Elaine语气非常平静,就好像是在说生活中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没有浮夸和骄傲。

多年前,我也曾到过西南近藏的地区,在那片自然景观瑰丽雄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土地上,物质资源严重匮乏,简陋的村庄和校舍,与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产生了严重的背离。所以,当我听着Elaine“轻描淡写”地讲述着这段过往时,我愈发对这位援藏公益精神的“传递者”充满敬意。

在Elaine的号召下,援藏村成立了。这是一个完全由民间自发的公益组织,团队成员有援藏的医生、支教老师,也有曾经和Elaine一起做义工的朋友、家人。Elaine是“村长”,负责整个团队的运作与统筹,其他“村干部”有物资主任、官方客服、会计、微店和物流采购义工、订阅号编辑小组、各地区分站站长,还有管理“村民”档案的人事部门等等。“我们几个人就像是经营一家小企业一样,通过村民选拔,把各个职能部门都配齐了。虽然规模小,人也很少,但是我们非常认真地在运营。与此同时,援藏村的微信公众平台也问世了,用来发布每一次捐赠任务的始末。慢慢地,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大,发展到现在,援藏村已经有大约六千位村民了,遍布五湖四海。”Elaine说。

“村民”是援藏村所有义工的统称,他们或在捐赠任务来临时帮助宣传,或亲自参与捐赠活动。“我们的活动完全自愿,然而村民们和村干部都非常积极,每一次任务都特别用心地对待,从开始到现在都是如此。” Elaine告诉我,每一次的捐赠任务都是大家在下班之后,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完成的,他们对待援藏村的每一件事都非常认真。

现在的援藏村,经过三年的磨练,很多事情已经走上了正轨,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运营办法。“可最初的时候,团队成员们几乎都要工作到深夜一、两点,每加入一个村民,我们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耐心,一个一个去培训,让每一个新加入的村民都能够完全了解援藏村所做的事情,奉献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Elaine说。

公开、透明,落实每一份捐赠物资

援藏村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很多人不禁好奇,有那么多自发成立的民间公益团体,为什么援藏村会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不仅一路顺畅地走到今天,而且在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未来之路上越走越好?其实,只要你稍微留意一次援藏村的捐赠任务始末,答案就会了然于胸了。

从三年前的第一个任务到如今,援藏村总共发起了43次捐赠任务,援助了43所藏区的学校和所在的村庄,每一次捐赠任务都有着非常标准和细化的流程。

首先,援藏村有着详细可信赖的受援地信息。援藏村的每一次捐赠任务都是以一个学校或一个村庄为单位来进行的。受援地的负责人是当地驻村工作的国家公职干部或者支教老师。这些负责人会给援藏村提供十分具体的村庄情况、学校和学生的信息,细化到孩子们的人数、年龄、身高,以便社会捐赠最大化地匹配当地需求。

其次,追踪包裹,确保每一个捐赠人的物资落实到当地孩子的手里。不公开受援地的邮寄地址,是援藏村有别于其他捐赠活动的地方。当任务发布后,想要参与捐赠的人首先要通过他所在地的援藏村负责人,提交具体捐赠衣物的情况后,才能获得邮寄地址,并且需要在邮寄后提交邮寄单,以便追踪包裹。当物资已经达到学校的需求时,任务关闭。这么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物资合理共享,不会出现一个只有100人的小型村庄,却收到远远超出承受范围的物资状况。同时,也不会出现一个学校所需物资没有达到需求就再无人问津的情况。

把每一个包裹顺利送到孩子们的手上,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有些学校坐落在非常偏远的山区,邮包根本无法送达。时常有村里人赶着马,从县里或镇上的邮局接上包裹,再进行二次运送。有时候,进藏的物资需要被检查,包裹的邮寄时间会变长,再加上山路崎岖,天气叵测,遇到恶劣天气,路都会被冲断,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这也正是援藏村考虑周全的地方,他们会尽可能地控制所有包裹在同一时间段内到达,再分配发放,保证每一个包裹都顺利到达孩子们的手中。

公信力,是支撑援藏村一路顺利走来的核心原因。他们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并且承诺做到的事情都坚持做好,有始有终。最能体现援藏村公信力的一点,就是它的“三大明细”,即物资捐赠明细、微店认购明细以及账本总览。每次任务结束后,这三大明细的信息都会更新并对外公布,所有村民一起监督,这一点从援藏村的第一次任务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未间断过。可以说,通过援藏村捐赠出去的衣物,每一件分配给哪一位小朋友,都有据可查。捐赠过程透明严谨、有始有终,这也是援藏村一直以来被村民们信服的原因。

就是这样一步步踏实、细致的工作,使援藏村不断得到大众的参与和认可,很多教育机构、私人企业、上市公司,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单位纷纷找到援藏村,请他们帮助安排公益捐赠活动。

公益不是看你捐了多少钱,而是唤起多少人的爱心     

每年,援藏村都会组织村民去学校看望孩子们,今年是第三年。

“我们每次去都是自费的,如果有团队一起分担的费用我们就用AA制,不会动用援藏村账户里的一分钱。”Elaine说。

“援藏村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本职工作,义工遍及全国,参加过任务,就是援藏村的村民了。”听上去有种江湖好汉侠肝义胆的感觉。每一个援藏村的村民都十分清楚他们的捐赠流程,也会自发地为援藏村宣传。而每一次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团队成员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例如:编写任务流程、统计物资数量、收集邮寄单、追踪包裹、在后台登记三大明细、与当地的联络人接洽、发放物资、收集反馈……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强大的公益精神的支撑下,才得以完成。

“比起‘捐赠’这个词,其实我们更认可‘物资共享’的理念,”Elaine说,“因为藏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物流相对困难,加上本身资源匮乏,导致物质环境受限。大城市则完全相反,人们生活方便快捷,随时都可以网购衣物,很多衣服还没怎么穿就过时了,或者不喜欢了就扔在一边,可谓物资泛滥。与其闲置,倒不如把这些物资分享给更需要它们的人,物尽其用。同时,通过身体力行地打包、邮寄、关注、等待,整个参与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公益体验,是一种自我净化心灵,同时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做法。而援藏村,就是让大家有一个可信赖的公益平台,让公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为我们身处的社会带来一股暖流,这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感恩他们,让我们感受到纯净与温暖

当问及遇到的困难时,Elaine说:“我们一路走来都挺顺利的,谈不上困难,最多就是辛苦吧!然而,每次从学校老师发来的照片和视频里,看到一个个纯朴的孩子们,还有村里的老人们,他们的一个微笑、一句话展现在眼前,那时候就会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藏区的孩子们非常淳朴,援藏村也从未要求孩子们在接受物资之后,要拍一个感谢的视频或照片,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一张物资发放现场的反馈照片,为的是给参与捐赠的村民一个交代。可是,每一次任务结束后,援藏村无一例外都能收到当地村民们的感谢。最令人感动的是,过年时,他们常常会收到孩子们发来的祝福,或是一个又唱又跳的小视频,或是捧着奖状的照片,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谢,感恩社会上帮助过他们的人。

“在那个时候,你的内心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触。其实,最应该说感谢的是我们,是他们让我们在现代社会嘈杂快速的频率中,体验到了纯净和温暖。援藏村创办至今,每做一次任务,每接触一次孩子们或是那些贫困的孤寡老人,当他们脸上绽放微笑的时候,我们都感觉那是一次心灵的净化。”Elaine说。

援藏村有一个公益微店,除了自行邮寄衣物,大家还可以认购物资,由援藏村统一采购邮寄到受援地。而最初公益微店在寻找棉服采购的渠道时,一位做童装批发生意的朋友在听说了援藏村的事情后,除了以成本价提供物资之外,还自行为藏区的孩子们捐助了一百多条棉裤。现在,他们不仅负责提供物资,还把物流的事也接管了下来。“能有这样的人一直支持着,是援藏村的福气!”Elaine说,“在所有的工作当中,每个人都配合得非常愉快。我们从未有过要退缩的想法,尤其当公益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更会坚持做下去。”

成就、期待与未来

谈及援藏村取得的成就时,Elaine坦言:“谈不上成就,藏区的脱贫一定是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来解决的。国家大力援藏,所有农牧区学生都可以免费入学并享受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费)以及公平合理的教育资源,我们只是做些小的事情去辅助,把我们用不了的物资分享给他们。也许有一天,当援藏村足够强大的时候,我们会把它做成一个正式的公益组织,去做一些更大的事情。当然,这也需要团队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个机会到来之前,我们依然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工作,给孩子们带去温暖,感受做公益的快乐和幸福感,这是做其他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取代的。”

“三年来,除了西藏,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其他地区也展开这样的公益活动?”我问。Elaine说:“当然想过!我们非常想把援藏村的公益模式复制到青海、甘肃、云南等地区,所以我们现在期待找到更多贫困地区的对接人,如果有可以胜任这项工作的朋友,不管他在哪里,请联系援藏村,我们非常希望援藏村的公益服务能够覆盖到全国每一个所需要的角落。同时,援藏村针对孤残人士的新增板块“孤残关怀”项目正在酝酿当中,欲了解更多援藏村相关信息,请关注其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援藏村 (ID: tvillage)


2017 10月刊 《爱是一捧光》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慈善就是捐钱吗?

|封面故事|

爱是一捧会蔓延的光

公益,让爱传递

众爱:杂物的英雄时代

他们是折翼的天使,却不曾被上帝忘记

“援藏村”的故事

|学无止境|

在学校:“请以善小而为之”

专题报道:一位英国老师的志愿者生活

深度对话:神童是否靠天生?

未来艺术家:来自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的学生艺术作品

|父母社区|

中西文化对对碰:您会与孩子聊慈善吗?

|专栏|

我眼中的英国公益与慈善

人人都是志愿者

要垃圾分类,不要垃圾国民

捐款与收费

|全家出动|

和快乐私奔,一辆房车游澳洲!


本文原载菁kids 10月刊《爱是一捧光》,印刷版于2017年10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