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到贵州深山:16岁留学少年的暑期公益服务故事

16岁的上海少年Andy,于去年在美国开始了高中阶段的留学生活。今年暑假回来,Andy带回来的不是有关美国留学生活的“侃侃而谈”,而是和一群素未谋面的朋友一起,来到贵州的一座深山,开始了为期三周的公益服务。

在贵州山区,Andy和他的同伴们在这里度过了3周的时间,作为“建筑工人”,为周围的几个村庄服务。也许会有人不解,好好的在美国留学,假期有大把的事情可以做,为什么要回到中国的边远山区去搬砖建墙?在这三周的时间里,Andy经历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菁Kids邀请了Andy,为我们讲讲留学少年的公益服务经历。

起因

“我一直有一个野外探险的愿望,远离城市,和大自然来一个‘亲密接触’,也想利用暑期做一些志愿者和公益服务活动,尽我所能的帮助有需要的人。机缘巧合,看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感觉特别适合我,便果断的决定参加了。”

这个活动有别于一般付钱就可以参与的活动,前提是申请者必须用众筹的方式来筹得款项,既有新意,又能体会公益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我在学校有过参与筹款的经历,但是为自己的项目筹款,这还是第一次。当然,这次众筹也确实是一个挑战,6000元钱的目标着实让我愁了一阵子,不过很快,我就从发愁的心态中走出来了,转而变得更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因为我体会到了这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我把曾获得的奖学金,比赛的奖金都放进了筹款额中,同时通过微信,QQ等进行宣传,父母、同学、老师和朋友们都非常支持我,帮助我一同宣传筹款。”

目的地

“贵州,城市里很繁华,但越往山里走就能越感受到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很多村庄都在进行基础建设。村民非常热情,也很淳朴,我们常常受到邀请去他们家里做客,能感受到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知足与快乐。来之前,我在网上查了当地的民族习惯还有一些礼仪常识,整体来说,过程很顺利。”

任务

“大家被分成好几个小队,每个队有不同的分工,分别在不同的村庄里展开工作,比如有修建图书馆、路面硬化、修建水窖等等。我们小队的任务是在村子里的一个小广场四周建围墙。常常有小孩在广场上玩,但广场地面高度却高于四周,是一个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建一圈围墙来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当然主要的砌墙工作还是会交给有经验的建筑工人师傅来做,以保证质量,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和水泥、搬砖。一块砖有二十多斤重,虽然我们只是做些技术性较小的工作,可还是挺辛苦的。

我们小队一共有五个职位,分别是队长,营地主任,工地主任,安全员和大厨。这些职位每天都会进行轮换改选,所以每个人都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队长主要负责整个队伍的统筹安排以及时间规划,同时负责向大本营进行汇报;营地主任负责营地的规划和卫生服务;工地主任主要负责工地上的任务分配和管理;安全员则要负责医疗包还有全队的安全评估;大厨主要负责采购食材,还要准备一日三餐。

在来这里之前,我确实没有做过这些事情,所有的工作都是大家一起慢慢摸索出来的。比如,我当安全员的时候,一开始也不太清楚要如何进行安全评估,医疗包里的药品也不知如何使用,这些都是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渐熟悉起来的。

在整个工作中,我们小队非常团结,大家都能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互相帮忙。休息时,我们会一起聊天,分享各自有趣的故事。虽然有时也会有一些小矛盾,但每天在晚上做回顾总结的时候,大家都会将这一天做的好的地方和有矛盾的方面坦诚地分享,互相讨论,解决问题。另外,我们的两位领队老师非常专业,当我们团队出现摩擦和分歧的时候,老师并不会插手,而是让我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当然,出现安全隐患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定会及时纠正帮助我们的。”

收获

“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感受到自身的潜力,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远比想象中多,只是以前没想到而已。譬如从前,我从没想过自己可以远离电子产品那么长的时间,没想过一天在山里走十多公里,没想过背着那么重的登山包连续走七天,更没想到我们一群素不相识的人能这么快融入到一起,共同协作来完成同一件事情。

三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们却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比如急救措施。如何制作简易担架、如何进行人工呼吸等。此外,我们还学到很多野外生存技巧,这些技能都很实用,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这次活动让我体验到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跳出舒适圈,脱离城市的喧闹,改变曾经的生活习惯,感受当地文化,学习新的事物,体验和发现这个世界全新的一片天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城市还是乡村,人们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虽然会有贫富或文化上的差别,但重要的是,当不同的人群汇集在一起时,能够共同发展,互相帮助,就会形成一个有益的良性交流。现在,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公益服务精神还在,它将时常伴随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