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剑飞专栏|美国基础教育真的“弱”吗?

Does American Elementary Education Really Work?

也许,恰是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启发式“慢”教学方法,不但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还能引导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很多人说,来美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但真把孩子送进小学后又摇头不满意,嫌小学老师教的太少、进度太慢,比如小学二年级还在学20以内加减法,1/4+3/4=1竟然可以教一个星期。切身体会后,我们深感美国小学生在阅读、数学等基础领域的能力水平比中国的同龄孩子差很多,因此,身边已经有好几个朋友把孩子送回国读小学打基础。

我也曾考虑过这样,但被我妻子否决了,除了因为“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她还抛出一大串问题让我定心——“如果说美国的基础教育水平低,为什么美国的高等教育能独霸全球?为什么美国科学家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并能在国际学术科研舞台上引领风骚?为什么Apple、Microsoft、Google、Amazon、Facebook这样改变现代生活影响世界的公司都在美国?为什么风靡全球的文化风向标好莱坞、迪士尼、梦工厂都在美国?为什么美国能有那么多高端创新型人才?”细想想也是,也许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的基础教育。

在女儿的学校当志愿者,参与老师的教学后,我发现美国的基础教育之所以“差”,教学方法“功不可没”。在课堂上,老师不会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灌输知识点,而是通过很多生动形象的道具和示例,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学生们天马行空的回答,老师都会耐心点评,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实践、发现、思考、讨论甚至辩论,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领悟得出结论。课堂的教学进度确实是出乎我想象得慢,不管是深度还是难度,都绝对被我们中国的初等教育甩几条街,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些不够难不够深的教学内容,并不是通过填鸭式死记硬背或刷题来完成的。

也许,恰是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启发式“慢”教学方法,不但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还能引导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每当看着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与老师积极互动,脑洞大开,热烈讨论,我总会想到妻子曾抛给我的问题,答案就在这儿,这群孩子在讨论中发现,在发现中创造,在创造中改变,成长为有创新能力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们真能成为改变世界的人。“互联网+智能科技”时代的热词——“创新”恰在我们看似“差”的美国基础教育课堂里,一天天慢慢地萌芽。

聊到“创新”,源于美国的STEM绝对是热议话题。目前,美国整个K-12教育阶段都会采用STEM教育体系,聚焦学生的创新力,提倡多学科间的跨领域融合,教育核心是“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利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运用理性方法验证解决效果”。我女儿的学校也开设了STEM课,对这么小的孩子谈STEM会不会白费口舌?

出于对STEM课程的好奇,我做了一次志愿者家长配合老师课堂教学。老师的理念是“Think outside the box.”,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尝试和总结,找出有效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作为STEM领域的工程师老爸,我打心眼儿里佩服老师,STEM课程设计得太棒了!

除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开设的STEM课程,“创新教育”其实无处不在。女儿学校每学期举办的“Stem Fair”,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展现给大家,不少社区和城市也会定期举办这样的活动。诸如Apple这样的大公司,每月都会在Apple Store举办儿童主题活动,由工作人员教授孩子们使用苹果产品玩创新。在美国科技中心硅谷,面向儿童的STEM博物馆相当有科技范儿,相当能激发孩子的科技创新。比如Children’s Discovery Museum让孩子在玩乐中认知自然、科学和艺术;The Tech Museum of Innovation的各类科技主题让孩子直接体验高科技;而立足Inquiry-based Learning的Exploratorium Museum,则可以让孩子边做实验边学科学。

对于无处不在的“创新教育”,我还想多聊几句具有美国特色的车库文化。在女儿的学前班毕业典礼上,老师为每个孩子颁发毕业证书时都会问“你长大想做什么?”出乎意料的是,好几个孩子的回答都是“我想在车库里做实验”。其实,看看很多美国人的车库就不足为奇了。

我家邻居的车长期停放在车库外,偌大双车库满满都是工具柜和工作操作台,锯、刨、钻等机器设备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数控车床和3D打印机。夏天天热,车库门经常半开着,每每看到男主人在车库里埋头苦干,真心是无比的崇拜。不难想象,小朋友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看着爸爸在车库里画图设计、加工制造,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希望有一天能像爸爸一样在车库里学习实践、发明创造。正是这种具有美国特色的“实验室”车库,成为了美国大众创新的基础和源泉,HP、Apple、Amazon、 Microsoft、Google、Youtube都诞生于普通人家的车库,足以让我们相信,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程剑飞专栏
程剑飞,IT通讯业打拼十余年,世界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现全家移居硅谷,用心记录4岁小女儿的成长故事。

2017 9月刊 《教育创新,未来可期》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封面故事|

|学无止境|

  • 在学校:深入解读STEAM教育

    深度对话:科技如何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其父母

    科技角:益智学习软件大推荐

    来自启明星双语学校的学生艺术作品

|父母社区|

|专栏|

  • 宝贝听话,长大后创新就靠你了

    美国基础教育真的“弱”吗?

    新型教育实验品

    父母最需要学习改造


本文原载菁kids 9月刊《教育创新,未来可期》,印刷版于2017年9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