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耀中:开放的教学空间,给孩子自由,也给老师空间

YCIS BJ: An Open Spac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去年,北京耀中国际学校(YCIS Beijing)打破了传统的教室设计,在三年级的楼层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全体三年级学生一起上课,里面有高科技的互动白板,有舒适的懒人沙发,教室内的柱子还都可以随便书写。怀着满满的好奇心,《菁kids》到耀中去参观了一下这个“新概念教室”,和校长、老师和学生一起聊了聊“创意”和“教室”那些事。

采/文:Serena Li 编:曹新星 图:学校提供


如果你常常到学校去,对以下的景象大概不会太陌生:学生或昏昏欲睡无心听讲,或交头接耳玩闹捣蛋,或一脸茫然愁眉苦脸……然而,在耀中的课堂上,却充满了活泼踊跃的学生,他们渴望学习、渴望参与到课堂中,着实让我惊讶。这所学校究竟在教室里施了什么魔法呢?

原来那个魔法就是洒一点点“创意”。如果教育者总是把课堂办的一板一眼,把学生捆绑在椅子上,强迫他们听老师宣讲,那我们凭什么要求这些孩子有充沛的活力和创造力呢?据说,毕加索就是在淋浴时突发灵感,创立了立体派画风,而爱因斯坦那些最伟大的想法也都是在他刮胡子时产生的。可见,我们在舒适自在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学习更奏效。但是,让小学生坐在懒人沙发上课?会不会太有“创意”?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一个主意在最初的时候毫不荒谬,它就没有希望。”如果世上最顶尖的程序员和创意人员可以在树洞里、滑梯上、爱斯基摩人的冰屋中完成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任务,那么让小学生坐在懒人沙发上课——虽然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又有何不可?

没有墙的弹性空间

“我们不管它叫开放式教室(open-plan classroom),我们称它为弹性学习社区(flexible learning community)。”北京耀中国际学校校长Noel Thomas说,“人们只能学习那些他们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如果学生认为某些东西学了都不知道做什么用,那他们肯定是提不起兴趣的。学习需要自发性,不能是因为老师要求才去学。我们改变学习空间,正是希望以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引导’学生,而不是‘领导’他们。遇到学生实在提不起劲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会跟他们解释,‘为什么学习某种知识是重要的呢?’当然,也要根据学生的自身兴趣加以引导:‘如果你想设计飞机,就需要学好数学。’ 我们为学生提供灵活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自行选择,而非整天在教室中正襟危坐。恐惧,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参观耀中三年级的新教室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宽敞、自由、多彩,让人瞬间回到了自由自在的小时候。这让我思考,我们为下一代寻寻觅觅,不断进行各项教育改革,到头来,是不是回到原点,只要能让学生回归到小时候对所有事物都保有好奇、敏感的状态,并给他们适当的引导,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就已是最好的教育呢?

日本创意大师水野学曾经在《灵感从何而来》一书中解释,“人在孩提阶段学习能力那么高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婴儿用全力去 ‘感受’外界。对于婴儿来说,晃动的窗帘、白色的餐桌、闪闪发光的太阳、爸爸的讲话声、妈妈浓密垂顺的发丝,这一切都那么让人惊奇。”“幼儿天性有助于创造与想象的主要原因是非比寻常的感受力和好奇心。”

灵活的教室设计对小学学习空间的设计有什么启示呢?我认为有三点:第一,视觉空间的利用。充分利用教室的视觉空间,不但可以增加孩子们吸收知识的机会,也让知识可视化,增加了他们对语境的理解,一举多得。据三年级的任课老师介绍,他们的教学空间内所有的柱子都是可书写的,我特别喜欢这个设计,哪个学生没有偷偷在书桌或墙壁上涂鸦的想法呢?这些可书写的柱子,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思考转移到上面,为引导思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第二,色彩鲜明丰富,让人心情愉悦。色彩对于学习状态的影响是巨大的。大部分的学校总是方方正正的格局,惨白的墙面,如果我们把教室的窗户封上铁栏,是不是立马和监狱无异?

要改变空间带给人的感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改变它的色彩。颜色除了能影响人的心情,还是帮助学生吸收信息和学习新内容的强大工具。举个例子,如果你鼓励孩子在做笔记时用更多的颜色,你也许会惊讶于他们吸收新知识的速度。大胆运用色彩,即使不把墙壁涂成天蓝色或翠绿色,也可以创建各种主题的角落或海报,利用这些角落奖励孩子的成就,让他们获得自豪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学校里保持正面积极的情绪,充满学习热忱。

第三,灵活布局。倘大的空间,既可以分成小组学习,又可以独立进行练习,有助于教师进行各种教学实践。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告诉我,我一下就忘了;教我,我或许能记住;让我参与其中,我才真正学习了。”“动手”可以将创新的想法转化为现实,对大人和小孩都是有效的。如果把幼儿园的教室设计元素延续到小学,甚至中学阶段,会不会让同学们把幼儿成长阶段那种海绵般的吸收能力也延续下去呢?教学成效一时难以显现,但我们访问了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上课的感受。

孩子们的心声

来自美国的Amaya Peele很喜欢新的学习空间,“因为空间足够大,如果想一个人安静地学习,总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虽然有时候希望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看书,但在做作业的时候,Amaya还是倾向于和其他人合作:“我喜欢团队协作,因为大家可以一起分享意见。”老师也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这一方面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批判性思考,另一方面,他们也能学习聆听其他人的意见,认真对待别人的想法,同时还给予学生互相挑战对方的机会,在辩论中磨砺自己的观点。

改变学习空间安排后,老师的分工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之前,耀中每班有1位外籍老师与1位中国籍老师,3班合并后,每节课3位外籍老师与3位中国老师,外加一名协助老师同时上课,师生比例还是一样的,但老师给学生单独辅导的机会却增加了。Amaya说:“当我不会做算术题的时候,老师们会帮助我,引导我自己找出答案。美术课上,如果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画,比如说小狗,他们也会帮助我。”

来自新加坡的Gerome Seng告诉我们,“现在上课的地方很大很热闹,可以经常看到我的好朋友们。之前,如果我的好朋友不是和我同班,想见一面不容易啊!”我问他最喜欢教室的哪一部分?Gerome说:“每一部分我都喜欢,但我最喜欢的是‘杏坛’。那是我们大家一起上课、学习的地方,休息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在那儿放松一下。”

对于是喜欢自己学习还是集体学习这个问题,Gerome坦言:“两种我都喜欢,但我可能更倾向于自己学习吧,因为和别人一起学,他们老问我问题,有点把我的进度拖慢了。我喜欢很快地完成我的作业,如果别人老打断我的思路,我做着做着就忘了自己在做什么啦!”对学习进度较快的Gerome,老师也经常提供额外的指导。“当我完成了布置的作业,老师会让我挑战更多难题。他们也会给我各种提示,让解题的过程更有趣味。”

“我很喜欢新的学习环境,因为有很多电子产品,比如iPad、互动白板。”来自中国香港的Lareina Li说,“它比我们的旧教室大多了,同学们可以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工作等,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乔布斯曾说过,“所谓创造,其实只不过是在串联事物。当你问那些有创意的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都会有些罪恶感,因为他们并没有凭空创造出什么,只不过是发现了它们而已。”在教室里放一些有趣的事物,就仿佛埋下了一颗种子,让学生多了一些自行摸索、发现、串联新事物,以及受启发的机会。此外,运用非常规的学习资源也是近年国外教育所推崇的。教科书虽是课堂的主要内容,但引入更多非常规的学习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思考,俯拾皆学问,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认识世界。

“比起自己学习,我更喜欢小组协作。我自己一个人老忘事儿,一班人一起的话,就可以和朋友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了!”Lareina说她也很喜欢和老师们打交道,“我最喜欢的就是老师办公室(Teacher’s Collaboration Room)啦!如果整个学习社区是一个家的话,那么老师办公室就是我们的客厅了!”

来自德国的Everin Claussen也表示,“旧教室很小,座位安排也不灵活。而新教室很宽敞,在这里,我可以和不同的人一起学习,更有趣。”这一点和另外三名受访学生不谋而合,看来空间改变后,同学们普遍更享受课堂了。

和其他同学合作也是Everin喜欢新教室的原因,“我喜欢在团队里工作,这样干起活来更有趣!”由于新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合作,他们的作业也不再受限于某种形式,可以选择以他们最喜爱的方式探索知识,有助于他们发掘出自己的长处。除了常见的写作外,他们的作业还可以是报告、纪录片、演讲等等。在完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老师会给我们解释工作是怎样完成的。”

这种方式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因为他们所提交的作业不再有“标准答案”。他们不需要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很多“关键词”,可以把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上。在学生提交的开放式报告中,教师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问及最喜欢学习空间里的哪个部分?Everin兴奋地表示,“当然是‘创客空间’了!那个地方最大了,我们还可以在那儿动手制作各种东西,像画画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我最喜欢了!”

空间创造民主

新的学习空间其实意味着课堂的一项重要改变,就是以协作学习空间代替了层次结构。在这样的空间内,学生的主导权更大,会感觉自己是知识的共同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收者。没有了分层的前排到后排座位,每个座位都是教室中最好的座位,学生一直是学习的中心。老师可按教学需要创建不同的区域,如头脑风暴、反思等,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根据老师的观察,最受学生欢迎的地方,其实并非那些色彩缤纷的懒人沙发,而是普通的书桌。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复习功课,即使家里有舒适的沙发可以躺,很多同学也还是倾向于跑到自习室去。然而,这中间多了一个选择权——我可以躺着,但我选择坐在书桌前学习。这与我没有权选择,被迫一整天坐在书桌前学习,那种心情和积极性是不一样的。人们一般更倾向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当然,这种情况也为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为课堂不再是“一言堂”,他们对课堂的主导性也有所削弱,需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机应变。这同时意味着,老师之间需要更多的交流、合作,共同计划课堂。以Thomas校长的话,就是要“让学习、空间、老师之间都能联系起来。”

改变,是危?是机?

这种教学空间在国内算是新鲜事,但在国外其实已推行经年,不少政府也拨出大量经费为学校提供教室改造的资金。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国外的校长拒绝这一改变。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这种创新性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毕竟还在实验阶段,缺少研究论证和实践支持。另一方面,改变是一把双刃剑,有很多潜在的问题。譬如,有一些国外教师指出,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协作能力提高了,但整体的个人能力却似乎下降了。

更大的挑战是在老师身上。一方面,在这种空间内,教师的教学和决策的自主权被削弱,开放式教学会为教师带来不安全感。另一方面,教学互相依赖,增加了沟通需求。老师之间该如何分享教学时间(如谁领导、谁跟随,如何共同教学),以及如何分担责任(评估、报告)等角色转变和混乱。这中间还可能遇到不同的问题,教师会不会有不同的教育哲学?这样的安排是否能善用课堂时间?学生能否在紧凑的时间内掌握他们应当学习的知识?是否会有学生无所事事?性格较害羞的学生会不会较吃亏?这些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克服。

当然,它的好处也是明显的。这种环境下,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教学时间,也可以在各种学习环境中了解学生优势。教师可以更多地反思个人和集体教学实践,提高集体专业知识,增加同事互动,减少疏离感。同时,教师的关注点也可能从“如何控制这些孩子?”变为“如何改善我的教学方法?”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有利的。北京耀中国际学校计划来年把这种教学空间推广到其他年级,并聘请了校外的咨询公司设计教学时间表,以确保课堂时间能有效分配。

家长如何启发孩子的创意?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那么,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启发孩子的创意呢?Thomas校长有一些建议。首先,多向孩子提问题,多和他们讨论。“问的问题要让他们去思考,比如,你问孩子今天上课最困难的是哪部分?孩子给了你答案,你要继续追问,那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那时候谁和你在一起呢?避免只是给予封闭式的回应,如只说一句‘Well done’。”另外,家长亦可以与孩子一同阅读、讨论、甚至辩论,引导孩子得出自己的结论。


 作者:Serena Li
香港资深记者,北大本硕毕业,多年教育行业经验,喜欢做一些与孩子相关的事情。

2017 9月刊 《教育创新,未来可期》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封面故事|

|学无止境|

  • 在学校:深入解读STEAM教育

    深度对话:科技如何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其父母

    科技角:益智学习软件大推荐

    来自启明星双语学校的学生艺术作品

|父母社区|

|专栏|

  • 宝贝听话,长大后创新就靠你了

    美国基础教育真的“弱”吗?

    新型教育实验品

    父母最需要学习改造


本文原载菁kids 9月刊《教育创新,未来可期》,印刷版于2017年9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