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寄宿学校 | 《菁kids》上海9月新刊导读

《菁kids上海》9月刊内容精彩呈现:

编者按

住在我下铺的姐妹

暑气未消,暑假已远。

做这一期杂志时,我倒是想起了那个即将升高中前的寒假。因为在初三上学期就参加市里自行组织的选拔考试(那个年代还不算违规),我将比大部分人提前了半年进入高中,同时开始我的寄宿生涯。

在此之前,我清晰地记得有过那么一个早春的周末午后,我一个人在和奶奶、姐姐一起睡的房间里呆坐,“顿悟”了一件事:假设我提前考上了高中,那么将来就甚少有机会在这个季节住在现在的家里,享受一个有油菜花view的窗户了。

颇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吧!后来的事实证明,寄宿生涯的确有百般滋味,酸甜苦辣俱全。

 

封面故事

混龄住宿,以大带小

专访上海耀华临港校区宿舍主管

上海浦东新区民办沪港学校(上海耀华临港校区,下称“耀华临港”)位于上海的最东面,环境宜人却地处偏远,它的寄宿制度成为家长考虑的重点之一。

菁kids上海专访了该校的中方宿舍主管徐娟(Jerry)、外方宿舍主管James Kojo Aboa。耀华临港的宿舍教师被称为Dorm Parents(宿舍家长), 因为他们不仅仅是教师与照看者的身份,还要成为学生可信赖的顾问、朋友与榜样。他们的职责不仅限于管理学生,还包括对学生生活习惯、自我学习能力、与同学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在像家一样的环境中接受到真正的“全人教育”。

 

UWC(常熟)学生投稿

我的住校生活

从刚上初一的那个离不开妈妈的小女生,到现在能独自在外地求学,住校生活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快乐,更是成长、独立和挑战。它教会我凡事要亲力亲为,经历磨难方能成就大事。不论这一过程有多么不舍,人总是要成熟的。葆有童真固然是好,但也不能到了八十岁还在父母怀中嗷嗷待哺,做一个小老头么?古人言二十弱冠、三十而立,算算日子,也不是久远之事了。尽早身心独立、人格独立,才是我们需要达成的目标。

我的寄宿生活

经过这一年的磨练,我的自我安排能力也已经突飞猛进,好像心里有一个“宿管大妈”随时待命。孤独,更让我学会思考和反省。周末,我喜欢一个人坐在图书馆靠窗的桌子上,看灰尘在一束溜进来的阳光里飞舞,想那些从来没空去想的,生活的意义。世界上多少人和事在川流不息,这片刻的孤独和安静,是寄宿生活给予我最大的馈赠。

UWC的一年寄宿生活,是独在异乡,不为异客。

寄宿学校改变了我什么?

这一年里,我最有价值的收获是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和作为个体的不可替代性。在学校自由的氛围里,一个人的观点,即便在社会看来不是很能接受,在UWC也不会被否定或者打击,而是被给予尊重,平等的尊重。无论与自己的思想是否一致,人们都会选择倾听。这才体现出UWC价值观中的“包容差异”,是对于人类多元性的理解及支持。

 

寄宿管理之道:

不过度保护,不过分帮助

威雅公学是位于江苏常州的男女混校英式寄宿学校。学校在绝大多数方面承袭了英国本土寄宿学校的特点,最大的不同则在于,在校就读的大多数是中国学生。学校通过学院制来管理寄宿学生,现在共有八个学院,五个男生学院和三个女生学院,每个学院由60至70位学生、一位学院院长(Housemaster)和七至八位学院导师组成。学院院长和导师同时也是在校的任课老师。

近日,该校牛顿学院(Newton House)院长Justin Kemp接受了菁kids上海的采访。

 

在读

教室里的那些微尘众,你可看到

读《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有感

在近年的文化热潮中,《红楼梦》没少被咀嚼咂摸,但于我而言,能够入耳又入心的着实不多。刘心武在电视里说的红楼太扯,与其从故纸堆里揪个人往清宫疑案皇家恩怨上扯,不如去看宫斗剧;白先勇热衷的版本学太累,管它陈乙本还是庚辰本,我都只关心尤三姐惨烈的死,而无意追究她在痴心错付柳湘莲时究竟还是不是处子之身;还有张爱玲的《红楼梦魇》也在书柜里受尽冷落,因为我吃了两碗干饭还是啃不下这本行文极其晦涩的书,干脆老实承认自己缺文少墨。

倒是海峡那头蒋勋老师的一本小书《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经常在出门时揣在包里,带着读着都不累,越嚼越有味道。

 

话题

放手,让孩子体会更多

回顾20年来我家两个孩子的暑假生活,几乎都是在平凡和放空、亲情和玩耍里度过。看到如今暑假学龄孩子们的生活,真是瞠目结舌:各种国内的夏令营、国外的夏校、各种补习班、加强班,托福/SAT复习班,让孩子们在短暂离开学校时依旧一点自我的时间都没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具有独立的思考、创意的灵魂?这是让孩子在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时最重要的能力,也是孩子们长大后可以与众不同的重要因素。

 

精彩暑期

来自四个家庭的夏日笔记

在蝉鸣和烈日中,暑假悄然过去。国际、双语学校的家长如何为这短短两个月的亲子时光做出合理的选择,让孩子的暑假过得更有意义?菁kids上海邀请了四个家庭参与了此次“精彩暑期”话题调查,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您便可一窥各家的经历。

 

看世界

带着儿子看世界——夏威夷之旅

我们家的爸爸酷爱旅游,人生足迹遍布全世界。于是全家人在他的带动下,也喜欢走南闯北。而且我们夫妻一贯的教育理念是,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多带出去看世界,这样他的人生观才会丰富。

对于我们这种二胎家庭来说(女儿5岁、儿子2岁),如果全家一起出游绝对是挑战大人的战斗力,权衡之下,为了每个人都能够玩得尽兴,爸爸和我决定在两宝比较小的时候,每次出去旅游只带一个小朋友。

今年春天这次正好轮到儿子,我们选择的是九天夏威夷自由行,因为五月份的夏威夷气温舒适,阳光、沙滩和海浪必定可以让2岁的儿子乐此不疲。此外,夏威夷还有常年喷发的活火山,这对于我们和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向往的:我希望儿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嬉戏玩耍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大自然的伟岸与神秘。

 

父母社区

暑假,你到底有多贵?!

文 | 芮娅

“放假啦!”小时候最令人期盼的事儿现如今让我患上了头痛症。这是MJ的第一个暑假,整整两个月,没有了常规作息,这光阴要如何打发才不算虚度?学期的最后一天,MJ手舞足蹈地跟我说:我们今天庆祝期末啦!从他的叽叽喳喳里,我听出了那份对暑假多姿多彩的神往。于是,第一次安排暑假完全没经验的我心头一紧,不禁自问:暑假,你到底应该怎么过?!

寄宿三年

文| 竞波

为什么一定要送寄宿学校呢?

这个问题,在北京在加州都被问了好多遍。为《菁kids》采访过几位寄宿生家长,我和他们相同的一个愿望是,想尽自己所能地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没有一味地送孩子寄宿。毕竟少小离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的,对孩子对家庭也不全是有益。如果孩子现在的学校能搬到家旁边,谁会愿意忍受分离之苦呢。

 

我童年的暑假是用来数台风的

文 | 李梓新

在我看来,今天的暑假早已经不仅仅属于孩子了。

它也属于父母、属于教育机构、属于旅行社、属于计划、属于体验,属于消费……

我童年的暑假是用来数台风的,通常在一号台风数到十二三号台风,暑假就过完了。那个时候还没开始给台风命名,台风们活在编号之下,面目模糊,人们往往只记住风力最大的那一只。

 

暑假,除了旅行还有独处

文 | 道道

高温天,闺蜜在朋友圈里晒出一支老式冰棍,从前两毛钱一根的那种,配的文字是“盛夏里,总想要回到童年”。突然觉得还真是这样,关于童年生活的记忆好像绝大部分都是夏天。每年也都在现实和记忆中过着两个版本的夏天,一个眼下的一个从前的,一个吹空调的一个摇蒲扇的。

那时候的独生子女,没有玩伴,没有全职妈妈,更没有夏令营、游学营、兴趣班,放了暑假能干什么?自己呆着呗。于是那漫长的两个月六十天里,日复一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刻在了记忆里。

 

海外求学

我在牛津读哲学+物理

15岁只身赴英求学,费尽千辛万苦选择了顶尖大学里录取率仅12%的专业,从牛津毕业后便投身于教育行业。为众多亲友答疑解惑后,她的思路越发清晰:选个好专业,其实是选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并坚持自己所爱呢?阅读热情、沟通意愿和学术热爱,是她的三大“法宝”。

 

菁kids进课堂

探索孩子的兴趣所在

近距离观察协和国际学校探索课程

今年,探索课程(Exploration Courses)在上海协和国际学校(Concordia International School Shanghai)已迈入第8年,这一项目主要为9、10年级的学生提供,时间设在每学年末常规课程结束之后,历时2周。相较常规课程,学生们更享受探索的自由,因为没有任何考试压力或其他负担。

这次到学校参观,很幸运副校长Brenda女士邀我同行,她非常重视探索课程项目,亲自奔走到每个课堂,询问老师们是否需要帮助。途经法律课堂,学生们正在聆听(学校邀请的)大律师的教诲;经过缝纫课教室,各色图案的布条井然有序的摆放在桌上;市场分析课上,教授正在讲解大数据分析;而声乐课上老师正在教同学们练声……

 

健康

亲子瑜伽在家做

对父母来说,亲子瑜伽可说是给孩子的一份可享用终生的珍贵的礼物。而在亲子瑜伽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专为孩童设计的“儿童瑜伽”。

众所周知,瑜伽(本意为身体和心灵的结合)主要包括合理的调息法(一种呼吸法),定期的冥想以及体位练习(即姿势),它对人的身心有诸多益处,比如它可以平衡能量,提高身体的灵活性,提高免疫力,按摩内脏,提高专注力,更能帮助平静思绪,以及更多其他方面。

 

家庭推荐

我的家在上海

本期家庭推荐来自星河湾双语学校的Coco一家。我是妈妈Carrie,和爸爸冯先生是大学同学。在大二那年,我们在一个共同朋友的生日会上相遇,然后一见钟情,恋爱四年,结婚十年。我是上海的本地姑娘,而老公是土生土长的北方汉子,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却能和谐相处,不仅仅是缘分,也是彼此的包容与理解。大学毕业后,我们进入不同的领域工作,如今我们都经营着各自的公司。我们育有一儿一女,女儿Coco,8岁,就读于星河湾双语学校二年级。儿子Joe,4岁,就读于私立蒙特梭利幼儿园闵行园。

 

校园之星

来自华东康桥国际学校的校园之星

 

未来艺术家

来自上海美国学校学生的艺术作品


  • 点击图片下载2017年8月刊《养育女孩》电子版。
  • 或点击这里订阅全年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