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阅读纸质书比作一顿正襟危坐的“盛宴”,那么阅读电子书更像一顿快餐?

Traditional Books vs. Digital Books

自从Kindle、iPad等可支持阅读的电子产品出现后,有关电子书和纸质书的较量,似乎一直没间断过。在《菁kids北京》7月刊《阅读狂想曲》中,来自海德京华国际双语学校的两位同学,针对“电子书是否会取代纸质书?”这个论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宋思齐

海德京华国际双语学校

六年级中文A组

 

电子书能否代替纸质书呢?我认为,电子书的出现确实会对纸质书造成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纸质书会被电子书削弱,但是不会被代替。

确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手机、iPad以及Kindle等电子产品上看书。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电子书的弊端也渐渐突显。

首先,对人来说,健康至关重要。人们长时间盯着电子书,对眼睛极为不利,视力会急剧下降;长久低头看电子屏幕,也容易造成颈椎病;电子辐射对皮肤和身体影响也很大。

其 次,电子书在阅读上也有不便之处。一是电子产品依赖电源,一旦电源耗尽或中断,阅读也就中断。不仅如此,电子产品都有内存上限问题,并不是无限量存储,这 就面临要删除书籍,中断阅读的状况。三是一旦遗失,损失惨重:不仅仅是产品丢失,连带里面的藏书和心得笔记也一起丢失,何其心痛。这点,电子书逊色纸质 书,它既不需要强烈依赖电源,也不需要删除,更不会因为一本书的丢失,而失去整片书籍的海洋。

第三,电子书的阅读体验不如纸质书。纸质书是 实体阅读,质感强,拥有独特的纸墨香,让人快速沉浸阅读,符合人的阅读习惯。而电子书是虚拟数字阅读,容易被各种信息打断,影响阅读,无法沉浸。如果把阅 读纸质书比作一顿正襟危坐的“盛宴”,那就不仅仅是秀色可餐,更要考量其中的营养和文化氛围。而电子书更像一顿快餐,快速利用碎片时间,填饱肚子即可。可 是,你很清楚,如果可以选择,你是宁可一杯茶、一张椅、一本书来度过一个充实而舒适的下午。

第四,电子书同样也面临环保问题。有人说造纸需 要伐木,不环保。的确如此,现代的造纸术也在不断改进,许多纸张也是二次利用,甚至木质材料逐步被替代。而电子产品对电的依赖几乎是唯一的,需要保证供 电。而目前,全球主要还是依靠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第五,文化的流传需要书籍,这就赋予了书更重要的使命——收藏价值,实体的纸质书显然可以担此重任。

诚然,电子书在以上方面不尽人意,相信不久的将来都会一一得到改善和解决。电子书的方便携带、容量大、见缝插针式阅读、易购、经济等优点都是讨人喜欢的地方。对多数人而言,整片时间阅读纸质书,碎片时间选择电子书也是一种生活统筹方式。

两种书共处的时代,才是目前和谐阅读的存在。我坚信,每个人都在为创造一个全新的读书时代而不懈努力着。


印圣暄

海德京华国际双语学校九年级

 

 

还记得以前每次远行整理行李时,总会在随身的背包里塞一本爱读的书。如果是长途,有时会塞上几本或是厚厚的一本,以此来享受一段安静阅读的旅程。而如今,在背包里放下一部不到10寸的Kindle或是智能手机,便是移动的图书馆了,让每次旅行变得便捷、丰富又惬意。

这 几年,电子书的使用率直线攀升。《亚马逊中国2017全民阅读报告》显示,阅读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比2016年上升6个百分点,高达90%,64%的受访 者认为,电子阅读能帮助提升整体阅读量,电子书的便携性让碎片时间得到充分地利用。电子书最大的优点是方便快捷、简单省力、环保节能、而且经济实惠,内 容、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也非常丰富。

网络时代,各种信息被碎片化,人的时间也被碎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个把碎片化的 信息和时间智能组合在一起的工具,电子书也就应运而生,它简直是一部强大的信息快速收集器。互联网的应用,打破了文化内容传播的时空界限,电子书的超链接 让我们很容易获得附加信息,这是纸质书无法比拟的超级快感。

于是我们看到,最近几年,传统书商受到巨大冲击,很多书店销量大幅度下滑,有的书店无法生存而不得不关门转行。有人认为几年以后,电子书将全面替代纸质书,纸质书将从历史上的长河中渐渐消失。这是必然趋势还是危言耸听呢?我们不妨抽丝剥茧具体分析。

纸 质书赖以依存的载体是纸张,在没有发明纸以前,自上古结绳记事,人类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金鼎、竹木、绢帛上薪火相传。其中的竹木简牍,作为纸张普及之前文 字传承的主导方式,绵延了殷商直至魏晋的千余年历史。东汉时期,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竹简越来越不适应书写的需要。在前人利用废丝绵造纸的基础上,蔡伦 成功地制造了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使造纸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千百年过去了,古人的思想仍然透过纸张,透过简单的文字散发着迷人的光辉。

这说明事物不会消失,而是选择更为合理的存在。电子书不是纸质书的对立,而是时代发展的进一步选择。

我 们每天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中获得大量的文字信息,整体阅读量急剧攀升。虽然碎片化、非系统的阅读扰乱了我们大脑的整理能力与吸收能力。但与此同时,信 息的偶然获取与随机性,需要更高的分辨能力与思考能力,而恰恰是这种更高的阅读能力要求,锻炼了我们对有效信息的甄别和提取能力。

其实,无论是电子还是纸质,发生改变的只是知识载体,并非知识本身。文字、图像也都是文化的载体,是前人向后人传达思想和文化的方式。理想的阅读应该是深浅相结合的阅读,是掘进式的阅读。

而电子书作为纸质书的延伸,既能满足人们快速收集信息的功能,满足学习和阅读需求,还能为大部头的纸质书,提供一个更为方便携带的载体,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读书是无处不可的,于山中可读书,得其空灵;于海上可读书,得其辽阔;于花荫下可读书,得其馨香;于月夜可读书;得其静谧。”让阅读方式服务于阅读内容,而非束缚,这便是合理的存在,关怀人的阅读。


《菁kids》2017年7月刊《夏日阅读狂想曲》已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订阅杂志!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