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阅读:读书之“味”

The Taste of Reading

读书一题,亘古有之。古人读书,现代人也读书。古人读书,十年寒窗,最重要不过四书五经,字字精求,受用一生。现代人读书,站在前人的臂膀上,获益于人类记忆和想象的积累,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占尽优势,得天独厚。

然而就读书所获得的“享受”来说,现代人却并不比古人更为幸运。

为什么读书一定要强调“乐在其中”,获得“享受”呢?也许答案很简单,因为只有“享受”,才能“继续”。

读书要从娃娃抓起,“享受”读书的能力,也要从小开始培养。毕竟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跑完了这一百米,下个一百米还是要继续的。

怎样能让孩子享受读书呢?最有效的办法,是把读书的“主权”还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和环境支持之外,尽量采取“少干涉”态度,因为书中自有“小伙伴”。并且在发现的所有伙伴之中,最重要的伙伴,是他自己。

去学校采访随听语文课堂,间或听到很多课堂指示,“同学们一起读一遍”,“同学们齐声回答一下”,“大家一起举手”,……整个课堂果然也很整齐,一节课规规矩矩地圆满完成。问题不在于“齐声”和“一起”,问题在于整堂课都是“齐声”、“一起”。在同样的方式中接受启蒙教育的我,由于阔别小学多年,意外地发现这种声音如此刺耳,当年身在其中的自己却并不自知。

过去的私塾中,孩童们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地背诵诗词,你摇你的,我晃我的,各自沉浸在自己的音调和韵律之中,外面看来也是一片热闹。上大学时,让家中最后一个接受私塾教育的老爷爷告诉我他上学时的情况,“每天就那几本书,翻来覆去地读,早就背熟了。但先生让开始读书的时候,还是最开心,因为不用端正坐着,怎么读都可以。有的跑到窗边就着河水读,窗外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每次下完雨后哗哗声特别大,跟读书声混在一起;有胆子特别大的还跑到先生面前,边表演边读,先生用鞭子打回来,但也没喝止他下次不准这样,所以总是不断有学生冲上前去,挨一鞭子,再笑嘻嘻地跑回来”。

我认真听着,再问更多问题,不是因为孝顺陪他说话,是真的想听。讲着讲着他还批评我,“你们现在的孩子,过年都不给老师拜年。我们小时候,要拿大红纸自己写字送给先生,还要专门选一天去先生家吃饭,饭间喝了两盅,先生就告诉你你的字哪里丑,可不好意思了,回家就拼命练,不过就练那一个字,练好了元宵节写了再给送去”。我笑哈哈点头,他就再绕回去,又给我讲他跑到窗边读书,差大被飞来的大鸟啄到眼睛的故事。

现在的孩子过年用微信和电话给老师拜年,可读的书也不计其数,自然不用再翻来覆去地读同一本。书多了,自然要读更多,所以当一个孩子长期反复看同一本书,迟迟不肯拿起第二本的时候,有的家长就会焦虑起来,尤其当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已经读完了一整套绘本的时候。

其实不要焦虑,也许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那本书能带给你的孩子更多想象呢?也许他是沉浸在书中忙着构建自己的宇宙呢?只要他愿意看,你就不必担心。父母们或许可以从纪伯伦的文字中收获一点淡定,“你们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们,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所生的儿女……你可以给予他们爱,却不能给予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这些文字,适用于读书,也适用于任何其它。

 

文:陈晓辉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