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教育家谈自然教育:回归自然课堂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Nature

“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自然中生活。”—爱默生

我上小学的时候还是50年代,那时没有电脑,没有iPad,更没有手机了。当时学生的作业不是那么多,学生享有的一种乐趣是课外时间比较多,最高兴的就是在自然中“野”,在沙堆里挖、堆各种各样的城堡、地道。在沙坑边上仔细地观察蚂蚁的活动,搬运食物,用触角互相接触,交流。顽皮的男孩会爬树去掏鸟蛋,用各种方法粘知了,或者晚上拿着个手电掘地找蟋蟀。夏天,下雷雨前,气压一变,公园里到处都是蜻蜓在飞,我们会脱了汗衫,拿在手里挥舞着,到处追逐。抓到了,就会用一根细线拴住它的尾巴,想养起来。有条件的男孩子家里有时还会养一些鸽子,放飞时脚上套的环发出的响声,听着真令人陶醉。女孩子比较文雅,但她们能告诉喜欢的男孩子哪些花的芯可以吸出蜜来,看到其他男孩的羡慕的眼光,被宠爱的男孩心里可比蜜还甜!

很可惜,从50年代末尾消灭了麻雀,经过60年代中后期的停学,一直到80年代,学生们喜欢、熟悉的周围的自然环境好像都消失了。后来的学校似乎更钟意对学生传授知识,参加考试,而不愿让学生们从自然中去获得第一手的知识。

这种倾向并不是我们的专利。80年代末开始,我在美国的公立学校教了30年的书。开始时,同样也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了考试,学校把学生的时间基本用在了课堂上,而或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很幸运,这样的学习方式在美国持续不久。

旧金山的不少中、小学里都有学生花园,有的就是简单地用木板钉起个框就可以放点土,让学生们种东西。很多教室里都有鱼缸,养一些很普通的金鱼,甚至乌龟。也有养小白鼠和鸟的。学生们轮流喂养照顾、清洁打扫。有时老师会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两粒种子,让他们学着去种在一个牛奶盒里,观察种子的变化,一直到种子发芽,出土,并且每天做观察日记。有一次,有个小朋友告诉我,她家后园种了很多花,一年四季都很美。她妈妈花很多时间整理,小朋友也习惯了在一边帮忙。慢慢地,她也开始喜欢上了花草,还知道不少植物的名称。

尽管近现代的工业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但是现代工业的机器怎么也造不出在自然中生活给人类带来的那种自然的欢愉(Henry Beston)。而实际上,成年人对自然的态度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喜欢种花莳草养宠物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几乎都对此有一定的爱好。有的孩子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是一条小狗,他们一辈子就此可能把狗当成自己最亲热伙伴。而且,越小开始,这种亲密关系就越深。相反,从小就以iPad为伴的孩子,对各种屏幕以外的东西就很难再有兴趣了。而爱花爱草,热爱动物的人,往往不会不爱人,爱常常会自然地延伸。

我在旧金山工作过的Lowell高中每年开设大约150门课程,其中很多都是选修课。学生们按照UC(加州大学)的A-G Requirements来安排自己的必修课,剩下的1/3课程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兴趣所在的选修课。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选择那些可以接触大自然,和动物、植物和环境有关的一些课程,譬如地质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生理学等等。

这些课程的老师都会利用旧金山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学生接触、观察、了解课程要求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有一年,正好轮到一位地质学老师的评估,他提出让我跟他的学生一起去参加他们的Field Trip。短短一个多小时,我确实感到学生在自然中学习的兴趣、快乐和效果。

课是在海边一个叫做Fort Funston的高地上的。从车站往上走,翻过沙丘,就可以看到我们实际上是在一座由地壳不同板块运动、撞击所造成的峭壁上。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地球的地壳运动对地球表面所造成的改变。接下去的四十分钟,同学们根据老师前两堂课在课堂上讲到的知识,通过观察现场峭壁上的不同岩层的形状来判断地壳运动的年代和位置等等。很明显,学生们对于这样的野外考察活动很有兴趣,也觉得比只听老师在教室里讲要更容易懂,还能随时发现和提出问题来进行讨论。

因为对这种Field Trip的好奇,我也经常抽空帮老师带队(美国的学校有规定的外出老师和学生比,通常是1:12左右)。有一次海洋科学课的水上实地考察活动也让我进一步体会到在自然中进行体验式教学的优越之处。

旧金山有那么一个非盈利性的海洋生物教育性公司,专门提供学生在旧金山海湾进行体验的船只。在大约3-4个小时的过程中,学生们先学会正确地使用救生衣,然后就被安排在大屏幕上观看刚从海湾里捞起来的海水在显微镜下的真相。看到在显微镜镜头下,一滴水里的微生物之多,他们的形状和行动之奇怪,每个人都对包罗万象的大自然产生出一种敬畏之情。

接着,学生们被安排上甲板,帮忙下网,取水样和海底的淤泥样本,然后又起网,将播获的水生物倒入准备好的大盘里。因为网撒得浅,打到的只是少量海生物,不过也有旧金山当地的小鱼、小虾和一些不知名的生物。有一网甚至还网上了一条直徑超过40公分的魟鱼。学生们在海洋生物专家的指导下,对淤泥进行了分析和显微观察。几个小时的活动,既让学生们学到了很多教室里学不到的知识,又在蓝天白云下的美丽的旧金山海湾上,穿过金门大桥和海湾大桥,转悠了一圈。

因为学生对自然环境越来越感兴趣,学校也看到了在自然中学习的好处,于是学校的课程逐渐包括了越来越多和自然科学有关的内容。学校还通过申请社会的公益基金,获得了12万美金,用体育场边上的一块空地,盖起了一个一千平方米大小的园艺园(Horticulture)。学生们从开荒开始,安装灌溉系统,建起了一个暖房,学会了如何收集食堂的废弃食物、废纸、树叶来堆肥,搭起了可以养十几个鸡的鸡棚。为了不用化肥让土壤变得更肥,他们一次次地种起了蚕豆,长到一尺来高,他们就会把它埋入地下,以作氮肥。由此,学生们通过园艺不但学到了生物学的知识,同时还学到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并且更完善了合作、讨论、研究的能力和设计、动手搭建的能力。到现在,学生们已经每年可以有好几载收获,有蔬菜、瓜果,以每一大堆两块美金的价格供大家定购。吃到自己动手生产的蔬果,再不爱吃蔬菜的学生都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

更有意义的是,学生们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在了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把自己教室的一部分活动搬到了园艺院里。为了能有上课的课桌椅,学生们开始大量收集废塑料瓶和无法回收的塑料包装袋。把塑料袋塞进塑料瓶,然后用成千上万个塞满了的塑料瓶用泥土加少量的水泥搭起了可以围坐一个班学生的开放式课堂。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园当成自己的家,闲了,可以在里面坐下看看书,聊聊天。

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学生们很少有打架、霸凌的需要和可能。每年,好多学生会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做成Project去参加旧金山市的科学展,有不少同学由此产生了对科学的进一步兴趣,而参加各种科学研究活动,还常有学生获得Intel/Siemens的科学奖。

在整个大约40英亩(200亩左右)的校园里,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在园艺园忙活,另一些忙于橄榄球的训练,而在另一边,几百只野鸭和海鸥就在边上闲庭信步。教室里有时还会有飞鸟闯入,看没有人理它,只能自己撞两下窗,然后飞回它的天空去。当然,也有不那么受欢迎的臭鼬,晚上跳进垃圾桶找食品,就会留下不那么可爱的气味。

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设计学院的研究指出,学生在野外环境中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游戏更加多样化,从而对他们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从2000年以来的多项研究证明了通过在自然中学习,可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质量,增加体力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交能力,加强自我约束力,改善视力,改变自己的饮食喜好,减少学生的精神压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有的研究者甚至把自然界的环境称为人类所需的维他命G(G指Green,即绿色维他命)。

所以,我们的学校在校园设计和建设时,与其花大笔钱请人去设计美丽的校园,为什么不能留出一片土地,让学生们自己去考虑,探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去设计和动手打造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充满了维他命 G 的自然的天地呢!

文:益孟德   图:Tony Lee

 

 

益孟德
上师大附二外剑桥双语学校执行校长,曾于旧金山的 A.P. Giannini中学和Lowell高中先后任副校长。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