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去旅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父母,如何安排家庭旅行?

Travelling with Kids

“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通常,他们想去有海滩、文化活动、体育运动的地方,或者是能徒步旅行、散步、游泳或潜泳的地方;有时候会想去景色优美、可以放松自己的地方。虽然,我们家中的每个人都可以畅谈自己想度过一个怎样的假期或者去哪里度假,不过最后的决定还是要坐下来一起讨论。”

采/文:Andew Killeen、齐琰 译:张燕 编译:曹新星 图:家庭提供


本月,我们和《beijingkids》一起采访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父母,请他们分享关于带孩子旅游的一些问题。

Mey Jansen是印尼澳大利亚人。她曾是一位建筑师,现在在家做全职妈妈,并志愿为多个不同的组织委员会服务。她的丈夫Kamal(印度尼西亚人)是一名工程师,他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Jasmine今年18岁,就读于墨尔本大学;小女儿Jazzlyn今年15岁,就读于北京京西学校(WAB)。在2016年1月重新迁居北京之前,他们曾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和哈萨克斯坦居住过。

你们多久带孩子旅游一次?

我们每年会安排三到四次国际旅行。在中国境内的旅行,主要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安排,有时只是一日游。孩子们在上高中和大学,把精力都放在了学校的课外活动上,所以很难协调旅游的时间。比起出去旅游一两天,他们有时更喜欢在家里放松自己。

孩子们对于你选择的假期/旅行目的地,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

是的,他们确实有自己的想法。通常,他们想去有海滩、文化活动、体育运动的地方,或者是能徒步旅行、散步、游泳或潜泳的地方;有时候会想去景色优美、可以放松自己的地方。虽然,我们家中的每个人都可以畅谈自己想度过一个怎样的假期或者去哪里度假,不过最后的决定还是要坐下来一起讨论。

对于长途旅行,你有哪些实用的小贴士、小技巧?

我们会在自己的手提包里装上几本书,在手提电脑里下载好电影,确保手机里下载好了自己想听的音乐或电视节目。同时,旅行的前一天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在旅途中能睡就睡会儿(比如:坐长途飞机)。

在机场办理繁复的登机手续和安检时,你是怎样应对的?有什么好办法?

我们会比起飞时间提前约三个小时到达机场——如果是国际航班,会更早;但如果是国内航班,就会稍晚点。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会在坐飞机的前一天在线办理登机手续,到了机场后只需要办理行李托运就可以了。去机场前,我们会提前在家称好行李的重量,以便当天不会有行李超重的烦恼。另外,我们还会清楚地记住自己手提行李包中的物品具体放在哪个位置,例如:笔记本电脑和电池的位置,因为过安检时,我们要把它们取出来。如果我们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有任何液体物质,我们会在到达机场之前把它放在带拉链的袋子里,或把装有液体的瓶子扔掉,又或者把瓶子中的液体倒掉。我们做的所有这些事情都能帮助我们更加顺利、快速和高效地办理登机手续,通过安检。

去国外旅行时,难免遇到文化冲击,你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文化的不适应?

去一个具有不同文化的地方之前,我们会试着查阅地区及其周围方方面面的情况。我们首先会充分地准备,比如,我们会提前思考,我们想在那里做什么,想去什么地方,以及想尝试哪些食物等。因为事先有准备,所以我们去了那里之后文化冲突会少很多。如果一个国家的传统和生活方式受其文化或宗教的影响而与我们不同,我们会更愿意去适应这种差异。去了那个国家后,如果我们看到一些令我们震惊或困惑的事情,或者我们不明白事情发生的原因时,通常,我们会把这件事记下来,并在当天晚些时候再查看,这样我们就会理解并且知道,以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做。

你们是如何帮助孩子倒时差的?

在度假的地方,我们早上通常会尝试在一个相对正常的时间(以目的地的时区为准)醒来,并且让孩子们晚上早点睡觉,这样他们不仅能得到足够的休息,第二天还能在正常的时间醒来。

你的孩子晕车/船/机吗?若是的话,你是怎么应对的?

很幸运,我们的孩子都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不过,如果她们晕船(尤其是去海滩或岛屿时,乘船会令我们头晕目眩),我会在包里放一些防晕片。

什么样的住宿是你们旅行时的首选?

我们住过酒店、租过公寓,也会在“空中食宿租赁社区”( AirBnb)寻找住宿(这个社区提供的住宿带有泳池,还有可能带着厨房)。

有哪些旅行是你不会带孩子去的吗?

虽然我们希望能带她们去所有的地方,但我们常常会远离那些危险的、或存在高风险的地方(澳大利亚政府一般都会列出这些地方,建议游客不要前往)。

带孩子旅行时,你通常会带几件行李?

通常,我们每人最多带20千克左右(不同的航空公司有不同的规定),一家人最多能带80千克左右的行李。不过,为了保证行李较轻且易于搬动,我们通常不会让行李超限。行李的多少,通常取决于我们去的地方是夏天还是冬天,我们会在那待多久,以及我们计划做什么。

 

徐青,北京明德医院市场总监,喜欢读书和旅行。家里有五口人,徐青的父母、老公和女儿,女儿今年9岁,在北京望京实验学校读三年级。

你多久会带孩子出去旅行一次?

女儿满周岁就开始旅游了,每年至少一次超过半个月接触自然的机会,主要是利用自己的年假带着孩子观自然、看世界。女儿5岁之前,我们都是在国内旅游,主要是看熊猫、踩海水、接触国内的热带雨林。女儿5岁以后,我们开始世界各国旅游,从马尔代夫到美国迪斯尼,从地中海邮轮到普罗旺斯看薰衣草。

孩子们对于你选择的假期/旅行目的地,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吗?

有一年我们去马尔代夫,孩子回来就要求学习英语,她说自己连点餐都不会,觉得很尴尬。还有一次我们跟团去美国东部旅行,她也学着几个小朋友上大巴车抢前排座位,她告诉我每次我们家都被安排坐最后很不公平。我问她坐前排的意义是什么,她解释为了不让姥姥晕车。我问为什么不跟导游叔叔说明她的想法,而要哄抢座位。之后她主动跟导游解释,误会化解了,几个家庭相处得更融洽,女儿也在那次旅行中结交了新的朋友们。

对于长途旅行,你有哪些实用的小贴士、小技巧?

我们会携带一个轻便的带夹层的双肩包,放所有出入海关需要的证件和几百元当地外汇。(注意:旅行前一定要把护照复印一份留给你的其他家人,万一遇到证件丢失或被盗,还有复印件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我们还会准备一个腰包或挎包,主要放银行卡和现金,由同行其他家人负责,主要还是防止丢失;一个小急救包,放一些常备外伤药及外伤敷料、感冒咳嗽类口服药和一个水银体温计。如果老人同行,嘱咐老人准备好在国内会服用的药物。另外,我们会给孩子单独准备一个行李箱,由她自己负责整理,小的时候会装一两个娃娃,几包零食;长大了是一两本漫画书、一个iPad,或许一本写着“秘密”的日记本。

在机场办理繁复的登机手续和安检时,你是怎样应对的?有什么好办法?

无论办理登机牌还是出入海关,总是有礼貌的提前说明与你同行的家人及人数。通常是两个人一组过海关,如果有父母一起旅行,礼貌地用英语询问一句:“我父母不说英语,我们一家人可以一起吗?” 不分国籍,海关工作人员都很开心看见中国人一家老小旅行。印象中,我带家人过海关时被问到的问题远远少于自己独自过海关的时候。如果遇到长途飞行或转机,办理登机牌的时候就申请尽量安排坐在一起。如果出现一个老人独自被安排在其他座位,先安抚老人别担心,登机后再解决。通常跟空姐或者乘客解释,座位都能被调整。英文常说, “No hurt to ask.” 其实,东方人、西方人都一样,都很注重家庭。

去国外旅行时,难免遇到文化冲击,你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文化的不适应?

文化冲突不是出国才有,在国内各民族也有着不同的文化和风俗,我们需要引导孩子首先学会尊重而不是评价。比如在云南,女儿感受到了当地传统纹身文化,她小声嘟嚷一句“真难看”。我没有立刻更正她,而是选择在晚上询问当日旅行她的感受,引导她说她感受到的不同文化所带来的不适应感,然后一起搜索和学习这类文化背后的故事。最快帮助孩子度过文化上的不适应需要旅行前做好功课,作为妈妈,首先要知道这次旅行会遇到什么样的文化,然后将这类文化在旅行中正确教育给孩子。

你是如何帮助孩子倒时差的?

时差的问题不会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成年人头疼的问题。年纪越大,时差越不好倒。孩子睡眠质量非常高,可以很快睡着,也可以睡很少。每次出发前告诉孩子几点需要起床做一件什么事。只要是孩子向往的愿意做的,他们的生物钟都能很快调整到最优状态。

你的孩子晕车/船/机吗?若是的话,你是怎么应对的?

女儿不晕车。孩子因为晕车产生呕吐,很大程度上是吃得太多了,肠胃不舒服导致反胃。乘坐任何交通工具,都要控制零食和饮料,吃多了,路途稍微颠簸,就吐了。如果在国外自驾游,嘱咐孩子上车可以选择看窗外的风景或者闭目养神,一定不要吃太多零食和碳酸饮料,更不能长时间玩儿iPad.

什么样的住宿是你旅行时的首选?

有人会说反正就是出来玩就是睡一宿,不要把钱浪费在酒店上。我认为这个想法不对。一天中最重要的就是早餐,早餐吃不好,胃肠道将长时间挑战我们的体能。出去逛了一天,回到酒店,孩子肯定希望在游泳池里游个泳,老人们则期待着美美睡一觉,所以酒店不要选择四星以下。去欧洲旅行,比如法国或者德国,一定要注意那些老城区改建的酒店,可能是没有电梯的,如果选择了没有电梯的高层,那行李扛到房间可比抱娃还辛苦。

有哪些旅行是你不会带孩子去的吗?

目前还没想到哪些旅行是不能带孩子去的。孩子越来越大,可能很快她的旅途伴侣就不再是妈妈,取而代之的是同学或三五好友。

带孩子旅行时,你通常会带几件行李?

我喜欢夏季旅行,主要考虑行李少。通常,一个人按照两个大行李箱准备,出国前行李箱通常只装四分之一满,甚至是空箱子。每次旅行都少不了“买买买”的环节,回国时行李箱都能装的满满当当。如果是国内旅游,各地商品种类和物价大同小异,一家三口准备一大一小两个行李箱足矣。

 


2017 4月刊 《自然,在身边》更多菁彩内容

|出版人手记|

|编者按|

封面故事

学无止境

  • 文化交汇中的独特生活
  • 在学校:设计,让鼎石图书馆更出彩
  • 在学校:一分耕耘,十分收获
  • 热门话题:孩子的夏令营,你选对了吗?
  • 阳春四月学观鸟
  • 未来艺术家:来自爱迪学校的学生艺术作品

父母社区

  • 中西文化对对碰: 带孩子去旅行

专栏

  • 寻找一棵你自己的树
  • 与山野来一场约会
  • 家门口的小自然
  • 花园中的童年
  • 大渡河的鹅卵石和乌尤山的松柏

美食菁选

  • 美式米香棉花糖卷

全家出动

  • 7省16天,路痴妈妈一拖三穿越大半个中国

本文原载《自然,在身边》,印刷版于2017年4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购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