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的研究,近十年的验证 | 孩子阅读时,我们大人该怎样引导?

1967年4月2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将安徒生诞辰日,每年的4月2日确定为“国际儿童读书日”,以唤起人们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儿童图书的关注。这里菁kids上海想与大家分享一篇来自国际学校老师安妮何的好文:和孩子一起阅读时,我们大人该怎样引导?

和孩子一起阅读时,我们大人该怎样引导?

这里,我建议大家从以下五步进行入手:

第一步:找教科书,系统理顺每个模块

因为是“教科”级别,所以一开始顺着它走,能够帮助我们搭建起基本的阅读知识框架。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是思考,是对话。与书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外界对话。这些我们懂,但是孩子们可能还不太理解。 尤其当他们幼年时,其思考方式是具体化的。对那些“看不到,摸不着,无法去具体感受”的概念,他们很难理解清楚。

但好在,我们并不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代父母,我们的前面,还有很多【前人】,以及,他们为我们留下的那些【传承】。

阅读是有技巧的(Reading Strategies)。这个技巧不是指去认识更多的字,去读得更熟练,而是让所读的东西,可以入脑,可以入心 (read deeply and thoughtfully),可以在我们的意识里产生碰撞,激起火花,留下印迹。做到这样,就是理解式阅读。

站在前人肩膀上,我们知道还有这样一些书,一步步总结出:这些技巧是什么,何时用,以及怎么用?

好多本啊!都学吗?不用。我们的目的是建立起基本知识框架,所以一两本就够了,先把大致的样子搭建起来。

经过同事的推荐,以及我自己查找的资料,这里为大家推荐以下两本:

第一本:Tanny McGregor所写的Comprehension Connections: Bridges to Strategic Reading. (以下简称CC)

我想了很久,都译不出这个CC的顶针之美,所以,大家意会就好。简单说,就是在阅读时,通向【理解】的各种连结,技巧,策略。

Tanny来自俄亥俄州, 尤其擅长读写方面的引导。她为孩子们搭起桥,将读,与写相连,与讨论相连,与唱,画,动相连。在一节节生动又直观的实物课堂中,将那些困扰孩子们的抽象概念(预测,推断,综合,联系背景,判断主次,等等等)变得可听,可见,可触,可以真实地感觉到。

阅读是有技巧的,所以Tanny就把每一个具体的技巧细分化,按照学习的不同阶段,将它们排序,层层递进,把孩子带入到一个思考的世界中。让他们用已知去连结未知,用思考去代替所谓的正确;让他们逐渐明白:阅读,不是单向的接收,而是透过这些字,我所感受到的,我所想起的,我所疑惑的,我所明了的……即使所有细节都通通忘光,还会留在我身上的,属于我自己的那些【内在力量】!

打开Tanny的个人主页,一张大大的首页图!

官网上的大头照:

在读写引导上,Tanny的国际声望非常高,很多学校,组织,会议,都邀请她主持研讨会(Workshop),担任主讲人(Keynote Speaker)。一个月会讲6,7场,2017年已全约满,最近的空档在2018年3月29日后。

第二本:Susan Zimmermann 和 Chryse Hutchins合写的 7 Keys to Comprehension: How to Help Your Kids Read It and Get It! (以下简称 7 Keys)

一看题目,好激动!Read It and Get It! ……能读能懂,字字说到心坎上!

为什么我家孩子平时不爱看书啊?

为什么读到难的地儿,那么轻易就放弃了?

为什么读的时候就在那里翻啊翻,什么反应都没有?

为什么喜欢听我读,聚精会神地,一两个小时都不动,但是自己看,看着看着就不想再看了?

想让孩子读得懂,想让他/她多读,爱读,终身读,但当各种不配合出现时,或者努力也不见前行时,我们自己是不是也乱了?

理解式阅读的传统定义,更多关注孩子对【文字】的解码能力,比如说:认得吗?会读吗?能读流利吗?能简单复述吗?能回答问题吗?能做出这些测试题目吗?

我们对孩子说: “你再想想看,集中精力想……”; 我们觉得,有了这样的鼓励,文字背后的东西,就会“砰”地一下,自然出现在孩子的脑袋里,然后他们就理解了,就爱上阅读了,然后就 live happily ever after了……

书上说,然而,这些引导还并不够,因为真正的理解,是思,是学,是不断扩大知识面,看得更宽,更广,和更远;是通过已知去明白未知;是与那些你从未见过的人,建立起联系,在脑里,在心里。

Real comprehension has to do with thinking, learning, and expanding a reader’s knowlege and horizons. It has to do with building on past knowlege, mastering new information, connecting with the minds of those you’ve never met.

—–-7 Keys Comprehension: How to Help Your Kids Read It and Get It

可是,这样的说法,很悬空啊!前方确实是美的,但,怎样才能走向它?我们更想知道的是:现在,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这些阅读技巧在孩子这里,落地又开花?

所以7 Keys的重要性在于,它讲透了两点:一,我们大人要先示范;二,具体又该怎样做?7大阅读技巧,一个一个带你过:有理论,有示范,有讲解!(终于一眼望到头了啊!)

来看下两位作者,左边是Susan Zimmermann, 右边是Chryse Hutchins。

Susan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是个很传奇的人。在1997年她和Ellin Oliver Keene合写了一本书: Mosaic of Thought: Teaching Comprehension in a Reader’s Workshop (直译为:思想的马赛克:在引导阅读时如何教理解)。媒体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就是因为它,整个美国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阅读引导方式,都在发生改变。

左边是第一版(1997年),右边是第二版(2007年):

作为创始人之一,Susan在丹佛建立了公共教育与商业联盟(Public Education and Business Coalition,简称PEBC) 。Chryse就在PEBC工作,在读写教学上,为各地老师提供专业培训。除此外,她也是丹佛大学读写课的客座教授。

Tanny, Susan, Chryse,三人都是“空中飞人“,开工作坊,上示范课,给老师讲,给家长讲,给学校管理层讲。为了让更多孩子更好地读,更好地写,一直在努力!

第二步:理解每个模块的概念,以及它背后的理论支撑

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这些阅读技巧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们会让孩子更好地阅读?

来比较下两本书的目录:灰色连线部分,是两者共有的6大块;红色框部分,是各自所特有。

有六大块是重合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回看下面这张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各自出版的时间是:2002年,2003年,2000年,2006年,2007年,2000年,2001年,再加上1997年出版的Mosaic of Thought,发现了什么?

是的,在地球另一端,对阅读时理解的探索,呈现遍地开花之势,是在最近这二十几年里。由过去对【读】的注重:认识吗?会拼吗?遇到不认识的字,会拆解然后读出吗?……过渡到对【思】的引导: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

90年代初(1990s),一份研究报告惊动美国教育界: Proficient Reader Research,它解答了一问题:那些精通阅读的人,在阅读时,究竟都在想什么?

研究小组,以David Pearson教授为带头人,以“阅读高手”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阅读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十几年,从那些看似飘渺抽象的意识活动中,剥茧抽丝,理出主线,并对其进行分解,最终提炼归纳出6个主模块。那些阅读高手们,不论年纪大小,在阅读时会有意无意持续使用这六大块,并通过此,来构建对所读文字的深层理解。

这六大模块,就是两本目录比较时的灰色连线部分。具体是:

Using Schema:联系背景知识

Visualizing:形成感官图像(不单在视觉上)

Inferring:推断

Questioning:提问

Determining Importance:判断主次

Synthesizing:综合归纳

每模块的完整题目:

2015年10月,David Pearson教授在哈佛大学做演讲:Theory and Practice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flections on a Half Century of Work (在阅读理解上的理论与实践:反思这半世纪的工作历程)。

这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研究院的前院长(2001-2010年),从60年代起就开始读写研究。当社会主流还停留在如何【更好认字】层面时,他反其道而行之,将关注点给到了【思考与理解】

在经历半个多世纪,一步步见证了Literacy Edcuation (读写教育)在美国的发展,改变,以及在国家政策中(Common Core Standard,核心课程标准)有所体现时,Pearson教授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并提出一问题:这一切值得吗?

这一切值得吗?……Tanny教书教了要30年,和周围12所学校的老师们,一起备课,一起讨论,不断寻找更好的教学方式;Susan, Chryse花了近十年,将Proficient Reader Research的研究付诸行动,在上百所学校的参与下,成千上万名老师和孩子的投入,实践,反馈,验证下,产生了今天这本7 Keys。这么多的人,用数十年的研究,近十年的验证,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告诉我们大人,孩子阅读时,我们该怎样引导?……这一切,值得吗?

教育是一代一代的接力,彼此的承托。虽然现在,我们会对各种信息所焦虑,各种声音所动摇,各种现象所不满,但是,会好的。当我们开始质疑,思考时,当我们开始探索,行动时,一点点,会好的,虽然这要花上一两代,三四代,甚至更久的时间。即使走三步退两步,我们也是向前的。所以,昨天的前人,今天的我们,以及明天长大后的孩子们,都是这不断变好的推动者!我们对自己,是骄傲的!

说得有点小激动!平静,我们继续!

比较后,发现两本书,有6块是重合,各自又有单独多出的,那就结合着来。都有的,挑共性的讲;不都有的,单独挑出来,另讲

这样,第二步就解决了:我们会知道这些阅读技巧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们会让孩子更好地阅读。

第三步:学习书里所给示范,了解应用场景,以及需要注意的点

CC里有大量直观的实物教学,7 Keys在解释了理论,讲明了作用,给出实例示范后,又增加四个小场景:学前儿童(Preschool),阅读能力初成时(Emerging) , 能力更加成熟时(Advancing),以及真实课堂中(Classroom Connections)。

通过这些示范,我们可以知道,每种技巧何时用,怎么用,以及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接下来,第四步。

第四步:同样模块理论下,看其他人是怎样做

即使使用同一个阅读技巧,我们的不同,孩子的不同,具体场景的不同,也会让这个【实际应用】变得不同。所以,我们多看,看其他人怎样做;多想,多总结。

赞同,有启发,就留下;不赞同,或者实施不了,就略过。通过这样的调整删减,思考总结,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在阅读引导上的知识框架。

几年前有同事转过一个贴,大意是,怎么利用Pinterest上的信息更好去教学?自此,打开一个新世界啊!以Pinterest 为起点,这个资源链就会不断不断地扩大,会找到不同老师的博客,资源分享的平台,国外各教育网站……很多很多,只要用心找!

第五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练习,反思加总结,最终在行为上产生改变

我们学会了,明白了,就可以反过来,带着孩子一起走。走的过程中,问题是一定会有的,但是没关系。当基本框架建立时,当思维的“脊梁柱”在这时,我们起码不会跑偏,余下的细节,一边做,一边调整解决就好。

每天实践一点,反思,总结,最终我们是可以找到大人小孩都喜欢的,又适合我们自己的阅读引导方式!

几点解释

1. 这些都是国外指导阅读的方法,我们读的是中文哎,也适用吗?

这样想,为什么要学这些技巧?是为引导孩子去思考。而思考,是不受语言限制的。语言是意识的载体,同样的想法,意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这也验证了这一理论:孩子在一种语言下学会的阅读技巧,换到其他语言环境中,并不需要重新学,因为这些技巧,已变成【技能】,会跟着自己走。

2. 学了这些,是不是要推翻之前我所知道的?

其实不会。细节暂不说,单看Proficient Reader Research里提炼归纳的那六大块, 我们并不陌生对不对?对于这两本书,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大量的示范和讲解,我们会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如果已在做,那就坚定地继续走;如果还没有,又觉得这个有启发,那就开始去尝试。

3. 适合哪个年龄段? 

刚才在第三步里有说到,CC里有大量直观的实物教学,7 Keys再给出一通用的实例示范后,又增加四个小场景:学前儿童(Preschool),阅读能力初成时(Emerging) , 能力更加成熟时(Advancing), 以及真实课堂中(Classroom Connections)。 所以这么一看,希望通过亲子阅读去提高孩子思考的,希望通过更好地读,从而爱上阅读的家庭都适合。

4. 循序渐进,慢慢来!

7 Keys里举了这样一例:种竹子。每天浇水和照顾,看似一点反应都没有,但神奇却在发生着:竹子的根在长。往地下延伸,向周围铺开,不断吸收养料,形成庞大根系,为最终发芽后直线上升的拔节生长,储备力量!

让孩子读得懂,爱上读,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和他们说: 读书,就是浇灌他们的【水】。发芽需要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浇水”,每天“浇”一点,对他/她说,为他/她读,和他/她读,每天每周,每月每年!It takes time!

5. 主观性women

对于写字这件事,我觉得自己是有些笨拙的。我的通常状态是,想个开头都要耗半天,再加一个追求极致,和自己死磕到底的性格,也是很多泪。

在做这些整理以及分享时,我会习惯用我的风格,我的思维,我的语句特点断句模式,给它讲出来。也正因此,我之后对这两本书的讲,也就带了更多【我】的因素,我的主观性也就不可避免。如果可以,我建议大家最好去阅读以上推荐两本书的英文原版,CC和7 Keys,在亚马逊上就可以买得到。

之前我还写过一篇文章干货收藏 | 斯坦福的这项研究,打开了我这一年的亲子阅读!(点击链接,可阅读原文),大家可作为此篇的延伸阅读。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安妮何,公众号ID:Miss_Annie_He | 国际学校里,蹦跶十二年,技术流写文,有理论,有示范,有讲解,用轻松又柔软的言语阐述复杂的学术理论|本文代表作者观点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