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指南|我家的择校经历

How Do We Choose a School

作者|江小小,菁kids上海 BD Manager

国际学校传统的圣诞节假期,我和儿子选择在温暖的悉尼海边度过,此时此刻,我的同事们还在忙碌着完成2017-2018的择校指南,也就是你们即将打开的这本。

我的孩子于2016年进入一所国际教育集团的双语学校就读,在他入学之前我对上海国际教育可谓一无所知,更不知道什么叫双语学校。这份无知也给我带来了大麻烦。

2016年3月份之前,我一直都自认为是个从不焦虑的家长,除了每周末让儿子参加自己组织的棒球训练,几乎再无任何早教或补习班。作为无户口无居住证积分无早教的“三无”家庭,孩子爸早早就拜托“最可靠”的关系试图进入一所知名民办小学。我们最开始的设想是以较低成本进入一所离家不太远、不太鸡血,也不机械重复刷题,讲究‘素质’教育的学校,未来可以选择出国也可以留在国内读大学。

直到5月份惊觉“关系”没了着落,我才又慌忙不迭地去网上搜集信息、多方询问,找寻合适的民办小学参加面试。同时在焦灼的等待中懊恼为何不早点买学区房,或者托人找个差不多的公办学校“保底”。

幼儿园3年的“不焦虑”全部积攒在黑色的6月份爆发了。作为在国内重点大学读完本科并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的我,陷入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难道我的孩子要没书念了吗?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傍晚,我好声好气地拜托一位“人物”帮忙进入公办学校,对方漫不经心态度最终触动了我仅存的骄傲的神经。是夜,和孩子爸爸一合计,将预算扩大了几倍,下定决心为孩子选一所有国际学校背景的私立双语学校就读。

无论是“先知先觉”地早早买好了学区房,还是“后知后觉”地选择高收费的私立教育机构,“焦虑”恐怕还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父母的常态。

择校其实就是一个了解自己底限、缓解焦虑的过程。

首先应当了解自己和孩子的需求,如果很纠结,就列个表,哪些是你绝对无法接受的情况:离家远?没有学籍?学校的教学风格?运动时间太少?语文教学不给力?如果有一个学校能够安全Pass你的所有禁区,那么恭喜你,这个学校应该是你的重要目标之一!

再来落实到具体的选择中,不能过度依赖个别家长对某个学校的言论,永远要自己去看、去观察。我在探校的过程中,所有学校招生负责人都在传达一个信息:一定要来学校看看! 除了各种“硬件”,学校的学习氛围、师生的沟通方式及行事态度,都是未来孩子要每天接触的,所以第一感觉很重要。如果非要听口碑,不如多找一些转出学校的学生家长聊一下,听听不同的声音会让选择更客观。

最后,不要陷入择校的怪圈:学校教育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健康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才是教育的主战场。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我不断听说有家长把孩子换到新的学校,言语之间似乎很得意自己是获取“情报”的胜利者,不自觉地痴迷于寻找一个“更好”的学校,以求把孩子救出“苦海”。且不说二次择校对孩子可能有诸多不利的影响,单是这种“易变”和凡错都归结于外部环境的心态就很容易传染给孩子,长久以往,并不健康。快乐努力的孩子都是来自坚定有爱的家庭,而孩子、家庭和学校只有“三位一体”才能积累最大的正能量。

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问了很多位来自公办、国际和双语学校的家长一个问题:你是否后悔当初的择校选择?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满意的。大概是选择之前心意百转千回,尘埃落地后又都敝帚自珍。人类亘古不变的本性。

2017-2018择校指南是《菁kids》上海择校刊发行的第三年,学校数量达到71所。连年增长的数字反映了上海家长对国际和双语教育的渴求,一如既往,《菁kids》上海作为独立的国际教育信息平台,希望能为家长们提供独立思考的信息基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