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妈携4娃美国微留学:在集体生活中妈妈的自我成长!

桃子妈曾经在媒体行业工作了10年,之后为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她毅然放弃了原有的管理工作,潜心学习心理学,希望能探索出更好的二胎养育方式。她在不断学习的路上也结识了更多愿意自我成长的父母。在2016年的夏天,她就与两位妈妈结伴,带着自己5岁半和2岁半的儿子与另外两个家庭一起来到美国,体验了为期三个月的美国微留学之行。

桃子妈说:“虽然微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给到孩子了解、接触适应外面的世界,增加他们探索世界的能力和好奇心,然而在几个家庭同吃同住的生活模式下,对于大人的考验绝不亚于孩子。我们开始了从未有过的集体生活!”。

我们三个妈妈,四个孩子,生活在一起,俨然已形成一个微型社会。孩子们需要互相适应,我们几位妈妈也一样。虽然我们有不同深浅的了解,但是,如此紧密的生活在一起还是第一次。很多各自生活上的细节,观念都会在一起产生碰撞。我们都知道,平日的交情和每日朝夕相处完全是两码事。在此分享我们者最初两个半月磨合的经验给大家,如果以后选择和我们相似的微留学,大家可以有所借鉴。

我想说这次来到美国,绝对是一次断舍离的经历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离开的是原有熟悉的环境,和小伙伴来到一个新的地方。而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切断了很多原有生活上的支持。比如说,我们无法找钟点工分担家务、每天三餐都要自理、所有清洁卫生工作都需自己完成。因此,我们不得不开始了我们三人的分工,也就是说,我们开始真正要像一个团队一样工作,而且还是24小时!

我们都知道,团队工作都要有明确的工作划分,这次我们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三个妈妈彼此都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很快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认领了工作,而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其实也为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

我们有负责开车、负责烧饭、负责清洗工作。而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我们又互相激发出很多的火花,彼此学习。

我想让我们最花精力的就是吃的问题。有一段时间,我们一直觉得我们不是在买吃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吃的过程中。毕竟在自己的家里,烧菜烧饭主要都不会落在我们的肩上。而这个适应的过程,不仅让我们了解不同家庭的口味,也从对方那里学到了很多特色小菜,不仅简单还美味!

我们同样还让孩子一起参与其中。我想,正是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们体会到,每天做好三顿饭是多么的不容易!而这些,真的只有你脱离了原有的环境,才能真真切切体会得到!我想,回到上海必定要为自己的父母亲手准备几顿饭菜。

和大家分享下,我们这些不怎么下厨的妈妈在美国和宝贝一起制作的成品。

imgapp-2

imgapp-6
一次包上一百多只馄饨,不仅营养齐全,还能保持在上海的饮食口味,当孩子在当地学校吃腻了披萨,意大利面时,就能换换口味啦!隔夜泡好的腐竹和黑木耳,早上拌点醋和六月鲜,一个开胃冷菜就有啦!

把土豆烧成泥拌上生粉黑胡椒做成土豆饼,煎一下用番茄酱画上小笑脸,有趣又好吃。多出来的放在冰箱速冻,下次就能直接吃了!配点蔬菜和汤,装盘后,美味又好看!

imgapp-4

美国牛油果超级便宜,我们可以买到1美金两个,又大质量又好,因此成为我们的主要甜品,拌上巧克力酱,营养又好吃!这里的牛肉也相当便宜,洋葱不辛辣,因此洋葱煎牛排又香又鲜美。

imgapp-10

美国坚果也不错,加上水果和牛肉卷,又是高颜值和美味的早餐!

在这里还学会了自制奶泡,谁能想到如此丰腻的奶泡居然是用压榨壶做的呢?

imgapp-7

以上都是我们三个妈妈各自做出的美食,当然,我相信肯定有很多妈妈在做饭上会做的比我们更好。而我只是想拿吃的为例,想要说,作为我们独生子女的这一代,我们需要一些机会去体验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里面,你可以学到如何团队合作,如何能够将自己的优势给团队带来好处,而又同时看到别人的闪光处,获得学习。这种互相学习的态度与方式,何尝不是一种非常有利的言传身教呢?

游戏角 – 孩子们的小世界

另一个让我从妈妈团队中学习到的是,如果是一个长期旅行,我们可以在新的住所给孩子开辟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角

我找到了我们房间的一个小储藏室,正好可以成为兄弟两独立的小空间,为了增加吸引力,我把一条多余的床单在转角处了做了小帐篷。把带的书,玩具都集中放在里面。这个游戏角的作用可不少。首先,三个家庭的孩子各自有专属的游戏角,孩子可以轮流到各个游戏角去玩,不仅建立他们各自的领地,还建立了他们分享的意识。

imgapp-8

另外,对于我们两个二宝家长而言,游戏角的存在还可以让我有更多时间,单独和一个娃在一起,比如给弟弟洗澡的时候,哥哥去游戏角,这样我可以安心在二宝洗澡上面,而不用担心他可能去了哪里。最后,游戏角也成了大宝在这边的冷静空间,也就是说,有一个让他自我独处,处理情绪的地方。

孩子之间的冲突,也是我们教育理念的冲突

当然,在一起除了互相学习,更为挑战的还是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孩子之间的冲突是体现了我们三个家庭不同的生活作息和教育理念,同样也考验了家长是否能快速找到处理冲突的好方式。而这次为何对我们而言更具有挑战呢?

因为我们处理的是一个集体生活的事件,而并非只是一次性的集体活动中的冲突。你会说,这有什么差别?从我个人而言,这里面的差别非常大。

因为我们虽然处理的只是一个当下的冲突,但是它却会影响我们之后的在一起微留学的日子,要考虑到更长远的影响,而不是当时当刻。

比如,孩子打架,如果只是临时在一起,那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孩子拉开,脱离原来的场景就能有效解决,但这不适合于我们需要在一起居住将近3个月的情况,因为不处理好,他们将会反复出现!而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家长从未经历过的,即使我们三个妈妈都是心理学的背景,都觉得非常有挑战性。因为,理论总是不如实践来得更为复杂和不确定。

孩子中的冲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之间形成同盟之后的冲突。这个连我这个两娃妈也没处理过,因为必须要有三个娃!

我们一共四个孩子,三个同龄,一个小三岁。如果有留意观察过孩子之间互动的家长一定知道,小孩子喜欢和大孩子玩,但大孩子却总不削于和小年龄的孩子玩耍。因此主要的冲突还是会发生在三个孩子身上。

我家老大桃子是个敏感,较为内向的孩子,他和老二在家起冲突时,我们更多地是让双方找到和解的方式,而非激烈的冲突。因此,在冲突的关系中,桃子慢慢从直接动手打和用口咬,开始慢慢会先用语言表达。而且,作为一个比他小三岁的弟弟,给到他的冲突的强度也是有限的,因为根本不是势均力敌,因此即使他用武力,也很容易摆平。

但,现在整个环境发生了变化,不同的集体生活加上白天幼儿园的新模式,对于孩子原有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模式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因此当桃子发现在面对冲突时,原来的好好说话、直接用武力都行不通时,他就开始用哭和找妈妈的方式来应对了,这让我感觉他又倒退到了小时候。

而在这个时候,真的是考验家长的时候,因为你的很多情绪将会被牵扯出来。看到孩子哭,作为家长我们首先都会心疼自己的孩子,当知道原因的时候,会因为不同的情况,感受到愤怒,委屈,不可思议,无奈等等。当桃子三番四次来向我哭诉的时候,其实我内心是有些烦躁的,因为在我的理解中,你应该可以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因此也采用了忽略的方式。

然而我们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的反应模式不仅影响着桃子,也影响着另外几个孩子和妈妈。如果我采取忽略的态度,孩子自己会强化原有的互动模式,而其他的妈妈也会和我加入到和我一样的忽略,因为我们总会觉得孩子间会有孩子之间的解决之道。

但慢慢我发现,孩子在以一种非良性的方式在运作,这时我认识到,孩子这样的方法未必是最好的,成人还是需要恰当地介入,因为毕竟我们处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

于是,当我放下自己的情绪,和桃子说:“如果你不喜欢别人用那样的方式对你的时候,你可以大声说出来!你说我不喜欢你那样,那样让我很生气!” 当能够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的时候,孩子就会有自己的力量感。我继续问他,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他之后和我说了一些方法,虽然在我眼里,可能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但他已开始主动寻找解决的策略,是否有效,那就需要他自己去实践。

当关系中的一个点发生变化,其他的点就会联动起来,慢慢地我发现其他的妈妈们也开始和孩子进行沟通,启发孩子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处理一些冲突,孩子之间的冲突也因此慢慢减少了。我想,这也是一个集体生活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好的成长机会。换成平时,我们很少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间的互动,我们也很难去介入。

而且我们的下一代还是以独生子女居多,冲突常常发生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候,我们更难和孩子去分析冲突发生的原因和处理的方式,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很难去找到解决冲突很好的方法。

而这次的集体生活,让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作为家长经历了一次看到孩子冲突,看到孩子应对冲突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处理冲突,启发孩子解决冲突的方式,并且自己去印证。

我们是在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还是在逃避?

在这个过程中,我其实也在反思,当我们在原有环境中的模式受到到挑战时,我们会如何应对?我们应对时,是如何带着自己的主观情绪去判断的。为何我需要去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就如同,为何我们要去选择国外那种我们认为符合孩子天性,“培养创造力”的教育环境,而要抛弃中国似乎是违反孩子天性发展以及抹杀创造力的教育呢?

当我看到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家庭的孩子更懂得规矩的时候,我觉得似乎我们过度去美化了我们想要去经历的东西,而过度丑化了我们现在所有逃离的一些环境。

说到规则,美国,英国等其他而言的精英教育中,总是严苛的,因为一个孩子发展到高度社会化的人,势必是要接受很多教化,教养不会从散养而来。

说到创造,为什么我们这么地推崇创造力?似乎是因为我们把创造力和成功联系在了一起,而我们又把创造力和孩子的天性画上了等号。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教育环境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无疑就是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就又等同于没有创造力的孩子将不会成功,真的是这样吗?

不谈如何定义成功,至少我觉得创造力的培养没有那么简单,不单单只是教育环境。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尽量去抛开我们自己对教育的很多狭隘的定义,去体验不同生活的差异,环境对我们原有观念的冲击,在这个冲突和挑战中,去构建更丰富的看法和应对方式,我想这才是我们以及孩子在不同经历中获得更为珍贵的东西。

所以在这一个半月中,自己对美国的教育、生活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也对与孩子在应对很多冲突和新环境中的适应也有了新的认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面,自己也成长很多!

这次通过微留学,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家长在一个新的集体生活下面,坦诚的暴露,在冲突中需求新的相处模式,互相学习。同时思考我们在避免冲突背后,是否是我们一些固有局限的观念,或者说离开中国的教育环境,是我们想要避免现实教育与我们理想教育冲突的一种方式吗?而这种方式是最适合自己的还是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这值得我们不断去深思!

imgapp-1_%e5%89%af%e6%9c%ac

桃子妈与“聆心乐园”

桃子妈和好友虫妈共同创办了关注父母自我成长的“聆心乐园”,她们希望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建立父母与育儿专家及心理咨询师的连接平台,提供心理咨询,线上线下多种专业课程,解决亲子沟通、隔代教育、二胎教养等多种问题,帮助父母与孩子在快乐中共同成长。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