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家委会: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京加拿大国际学校(CISB)的PTA全名为ParentAssociation of 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Beijing (CISBPA),即家长委员会(简称“家委会”)。与其他学校的PTA相比,它更像是一个“家长联盟会”。尽管成立时间仅两年,CISB的家委会却通过倾听的力量,为学校和家长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采/文:曹新星  编:王蕾  图:More x Joli影像工作室

家委会之“立”

2014年,应各位家长的要求,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CISB)董事会决定成立家长委员会。为此,学校把家委会的各项职务要求公布出来,请感兴趣的家长申请和竞选,在“竞选演说”之后,由家长们投票产生最终家委会成员。就这样,第一届家委会在家长们的期待中产生了。

接受《菁kids》采访的三位妈妈,都是加拿大国际学校家委会的第一批执行者。虽然每个人对家委会的期待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想为孩子和学校做点什么,希望“通过家委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学校一起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所有的孩子都能从中受益。”

 

9-23pta37875-5

Judy Zhu 诸婕,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家委会副主席,两个孩子的妈妈,进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

通过沟通,家委会正一步一步将想法变为现实。虽然教学是学校控制管理的部分,家长不能也不该干涉教学。但是,当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时,家委会将有共性的问题集中起来,向学校反馈,协商解决问题。这一点,在小学部的中文教材修改一事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由于要遵循IB的大纲,CISB小学部的中文教材是由老师从多本书里挑选组成的,每节课发放讲义。由于讲义不易保管,很多孩子在学习完课程后并没有一本成型的教材来复习,导致家长不易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家长们希望学校能够为孩子们提供课本。家委会先后跟中文教研组、校长、以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多次的讨论。最终,学校的中文教研组结合家长们的建议,每个学期打印出一本相当于课本的自制教材,发放给学生使用。另外,学校的中文教学也会有相应的等级教学会,跟家长们解释中文等级的分类和学习目标,让家长们对孩子的中文学习程度有个清晰的了解。

 

家委会之“责”

目前,CISB的家委会常任委员共有八位,分别是主席、副主席、幼儿园代表、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代表和财务。除了支持学校的活动,家委会的主要任务还包括为CISB的家庭(学生和家长)举办各类联谊活动,为家长们的沟通建立平台。

9-23pta37879-15

Clara Liao 廖坤,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家委会小学部代表,有三个女儿,曾在大学任职,现为全职妈妈。

每个学年初,家委会成员会制定接下来一年的活动日程表,对每个月的定期活动(如料理课、手工制作课、插花等),以及年度大型活动进行策划和统筹。目前,每年5月份的“CISB国际美食节”、12月份的蛋糕大赛(CakeCompetition),都是家委会的重点筹备项目。

筹备这些活动时,主席会对整个家委会的活动进行统筹和安排。具体到每项活动的具体工作安排上,家委会则十分民主和自由,并不会根据职位安排工作,而是根据每个人的时间、能力和兴趣,由各个成员自己领取每次活动的工作任务。比如,家委会的一位成员Monika,虽然她的职位是财务,但她比较善于各种手工、缝纫、艺术等,所以几乎每次大型活动的现场装饰都由她来完成。除了家委会委员外,每次活动还会从家长中招募志愿者,在家长们的共同帮助和支持下完成各项活动。

虽然每年举办的活动不少,但家委会活动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却颇有些“江湖”味——“我们不收会费,小的花费由我们的公共活动资金支付。大的活动基本都靠家长们来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9-23pta37881
Wuwei Wei 魏悟玮,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家委会主席,两个孩子的妈妈,航空气象服务公司总经理。

家委会主席魏悟玮透露,只要学校可以安排,学校会为活动提供场地、设备,而有相关资源的学生家长会提供人力、物力支持,费用支出全程公开透明。比如,今年9月CISB的“返校烧烤派对”,就是由家长们主动提出为大家免费供餐。但考虑到学校人数众多,参加活动的人数已逾千人,所以家委会出面,请家长们按食材成本价来收取餐饮费用。

每年年末的蛋糕比赛、体育比赛应援的水和零食等售卖收入,则会纳入家委会公共资金中,由财务管理,用于日常的活动经费和慈善项目的捐赠。

大部分家委会的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经常见面。“我们跟学校一年有四次正式会议,我们一定出席讨论。除此之外,我们之间的讨论、工作安排尽量在微信上进行,有必要时我们才见面开会。”采访的时候恰逢家委会举办年度重磅活动“返校烧烤派对”,为了向记者详细说明情况,主席魏女士打开手中的微信群,将这次活动的海报、流程、场地平面图、工作人员具体分工表一一从微信中调取出来,足见“微会议”的成效。

家委会之“趣”

在举办过的这么多活动中,最令家委会成员自豪的,是一年一度的CISB美食节。这个活动鼓励学校的家长们自己动手,带来各国特色美食,免费给全校的学生、家人及教职工分享。根据国家、地区不同,每个参展家庭不仅需要准备美食,还需要自己装饰展台,可谓妙趣横生。活动由家委会牵头,号召超过百位的志愿者共同参与,是CISB家委会所有活动中最大型、参与人数最多的一个活动,目前已成为加拿大国际学校的一个标志性活动。

家委会之“变”

加入家委会之后,三位妈妈都感觉到生活比以前更加忙碌了。同时,她们也认为自己对学校的教学及活动安排,会比其他家长了解的更详细一些,从以前的“看热闹的局外人”,变成了“参与者”。Judy表示,“参加家委会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学校的了解更加深入,我知道学校的每一步计划,对老师、学校的整个教学系统也了解地更多,对孩子的了解更立体化一些,不是说是片面的,只通过孩子的作业来了解他们。”

另一方面,两年的家委会工作也让他们更加了解如何正确地与学校沟通。魏女士总结道:“经过两年的合作,我们家委会和学校管理层之间的信任在不断地加深,在学校的活动里更能互相支持,我们的工作更加顺利,学校的活动也开展得更加顺利。”Judy则表示,“通过家委会的促进,学校开设了更多的活动,增加了很多免费的课外活动,而且,家长对孩子们各项比赛的到场率也大大提高了,不仅孩子们能在场上看到父母的支持,父母也很高兴给孩子们加油打气。”

孩子眼中的家委会

当被问及参加家委会对自己和孩子们有什么影响时,CISB的三位家长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Clara说,“对孩子们来说,妈妈在学校的各种场合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他们会觉得很自豪也很高兴。”另外,孩子们对于“志愿者”工作的认同,不仅促进了他们潜移默化地参与到志愿工作中来,还带领了其他的小朋友,影响着他们的父母参与家委会的志愿工作。

家委会之“挑战”

以“沟通的桥梁”为使命的家委会,日常面临的挑战恰恰在于“沟通”二字:如何让所有家长理解家委会的职能和权限?当家长的非共性需求无法得以实现时,家长们往往会期待着家委会能施压推进或“裁决”,家委会该如何面对这些家庭的期待和诉求?如何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同时让大家明白家委会不是“裁判团”?这是几位家委会成员常常面对的挑战性问题。

家委会之“展望”

谈到家委会的理想目标,家委会成员们表示,希望学校、家长和家委会之间的沟通能够更加密切。通过他们的参与,使学校的各项活动更加丰富。他们希望,家长能通过家委会更加了解学校,而学校也能通过家委会更加理解家长,真正地达到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使得学校能够越办越好。

本文摘自《菁kids》北京版11月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