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双语高级学校两位女生,她们如何传承华夏文化?

 

送孩子上国际学校,再送到国外深造,父母是希望孩子能够接受优质的国际教育,而漫漫国际化求学路上,孩子们是如何保留住炎黄子孙这股“根”的情怀呢?借着菁kids新年首刊《我在学校社团》的机会,我们采访了上海协和双语高级中学的昭华文化社。看完这个刚刚由两位11年级女生创立不久朝气蓬勃的校园社团故事,你能感受到她们践行着传承使命的力量。

只是为传承

“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在协和双语高中的一间中国传统文化教室里,后墙倚靠着一座传统书架,两侧挂着书法作品和中国传统门框,充满着韵味。两位女生穿着校服,青春洋溢,谈到创办昭华文化的初衷,认真地对我们说道“我们不敢说自己对华夏文化有着十足的了解,但是我们希望通过昭华社的成立,通过社内外的交流分享及调研活动,能够更多地了解华夏文化的精髓,也让更多人看到华夏文化的魅力所在,不只是传播华夏服饰及文字这么简单……”

img_5151
昭华文化社 两位创始人-张喆昕(左) 方佳欣

“昭”是复兴,“华”是华夏

方佳欣和张喆昕,昭华社两位创办人,都是协和双语高级中学的学生。9年级同班后,用她们自己的话说,“基本上天天混在一起”。喜欢古风乐曲和传统服饰的喆昕说“学校组织的中国文化活动被放到课外兴趣班上,比如说书法、舞蹈、茶道等等。我恰好在帮中文老师整理资料,想着为何不自己成立一个独立的社团,让大家更加重视我们历史悠久的华夏文化。这个想法一直有,遇见她就被带动起来了。

img_5152
喆昕在校园活动上的茶艺表演

”而佳欣4岁开始练习民族舞和古典舞,之后是历史和书法,从小到大一直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今年创立这个社团是天时地利与人和。一是我们有了一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二是11年级是参加和组织活动最活跃的年级,很有氛围;加上协和有这间专门的中文化教室为我们提供施展空间,每周的社团会议都在这里举行。”佳欣补充道。

img_5153
一招一式,可见佳欣的舞蹈功力

混在一起的默契感让她们对华夏文化的重视和想法一拍即合。佳欣负责活动策划,喆昕负责社员招募和管理,兼为昭华社社长。9月份成立初期,为了取社团的名字,她们把尚为数不多的社员召集在一起,进行了一番头脑风暴。“从《诗经》和《楚辞》里面挑选一些词,让每个人想5个名字出来。当时大家一致投票选了昭华社,也没想到更好的,但现在发现这名字挺好。”喆昕说。“‘华’代表华夏,‘昭’在古汉语词典里是复兴的意思,很契合我们办社的初衷”。紧接着佳欣又说。

社团部门为社员而开

社团短短几个月,就已经有39位社员了,一开始只有她俩开会的中国文化教室,现在都将坐满了,这样的发展速度出乎意料。刚招募社员宣传时,全校30个班级两位女生一间一间跑,去分发宣传单页,在校园里粘贴海报。每个月又紧锣密鼓地推出一项主题活动,慢慢知名度和参与度都起来了。

在招募社员和管理部门上,喆昕很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会预先限定好昭华社有哪几个部门,而是说,哪位同学有什么兴趣爱好,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那么我们为这些同学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所以我相信将来,昭华社的社团设置一定丰富多彩”如今,昭华社已经有8个部门了,分别是历史、文学(古诗词、汉字)、乐舞、服装、饰品、食文化(茶道,美食)、戏剧以及宣传。

img_5155

昭华社社员书法表演

汉服出行,我们不是在卖艺

成立至今不足3个月,社团已经组织了不下7次大大小小的活动。10月,两位女生带着社员到上海博物馆附近,采访路人,想看看大家对华夏文化的印象如何。结果令她们担忧,也是在预料之中。很多人对华夏文化的认识都停留在表层,甚至会把旗袍当成汉服。一些三十岁以下的受访者竟表示不了解。这样的摸底结果让她们更加坚定了创办社团的决心。

img_5156
昭华社采访华东师范大学 李磊教授

为了更好的了解华夏文化的精髓,她们又通过父母的人脉资源,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历史系李磊教授。“李教授的采访让我们对华夏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我们正在整理访谈录音,希望能够以更加通俗的方式展示给大家。”

img_5157-1
佳欣采访荷兰舞蹈家奥斯特

李教授的采访结束第二日,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对中国舞蹈戏曲又进行了一次调研和专访。“能够和来自全球各地的舞蹈家交流,聆听他们的演讲,是一种文化洗礼”。佳欣说。

每年的11月22日,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中华文化爱好者们便会身着汉服,穿越大街小巷,普及汉服文化。所谓汉服,是指汉民族传统服饰,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延伸发展出来的服饰文化。

img_5158-1

昭华社汉服出行

昭华社也重点策划推出了汉服出行活动,从上海博物馆出发到田子坊,这一路上引来无数好奇的目光。一些人会对此行为艺术鼓励并表示支持,而有些人不了解,以为是哪里开展漫游活动。“穿汉服上街,在我们国家一定会招来好奇甚至异样的眼光。但是在日本,人们穿和服出行,是受人尊敬以及尊敬他人的行为。而在中国,经常被当成是一种噱头行为,甚至会被认为是在卖艺。英国报纸曾刊登了一则新闻,说中国姑娘在街头卖艺,其实那是我们汉服出行圈里行动力很强的一个中国姑娘,穿着汉服在英国街头吹笛子。她不是在卖艺,而是在传播汉服文化。我们就是想消除这些误解,我们也想得到大家的尊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通过汉服出行,可以影响接触到我们的一些人。”佳欣说。

img_5159-1
昭华社汉服出行

喆昕提到,“现在清宫剧那么流行,很多人对满清服饰的敏感度较高,但满清服饰并非属于汉族服饰。我们选择推广华夏文化华夏服饰,也不是说排斥异族,而是不希望当提到华夏文化的时候,大家想到的是满清服装,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两个民族文化的不尊重。”

将来,我们也会一直在

两位女生12年级就要准备国外大学考试,聊到社团将来的发展,喆昕说道“到了12年级,重心肯定会放学习上。我们会在活动中培养社员,挑选好我们的接班人。将来去了国外,再创立一个社团的可能性不大,但作为创始人,会以昭华社的名义做一些宣传、展示或者交流引荐。而且我现在想把华夏文化作为我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但还不是特别明了,所以希望通过自己的摸索能够给社员带来一点点影响。可能说起来有点大而空,但华夏文化的确帮我找到了一个目标,而且让我非常有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那我们创立这个社团并不是想让别人知道这个社,而是想让别人知道华夏文化,所以我想学传播。就想着怎样用现代科技或大众传媒的方式,来传播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是很多人跟我一样感兴趣的方面。等我出国了,我会跟喆昕一样,继续给昭华社提供支持。同时,我也会跟当地的孔子学院接洽,做义工志愿者。”佳欣说。

创办社团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是不在话下,或许这背后有比传承文化更加复杂的个人动机,但这尽绵薄之力传承华夏文化的决心,已经打动了我们。希望将来我们走在街上,看到汉服出行的姑娘,不再好奇,而是敬佩。或者说上去打个招呼“Hi,这衣服真漂亮!”

图:昭华社提供

文/编:Echo

1 Comment

  1. 更正一下:图中我所穿着的蓝色衣服并不是汉服哦,是为了跳舞下身活动方便穿着的古装(影楼舞蹈服),只是样式与汉服里的曲裾类似,但不是汉服嗯。采访中提到了但是最近偶然发现稿子里没有,为了防止误会所以在此说明一下嗯。最后希望大家在选择汉服的时候能找对正确的形制,不要将影楼古装、舞蹈演出服和汉服混淆啦~ 最后感谢菁kids 小编的文章和排版,辛苦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