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dy Liu:放下课本,背上行囊

1201855185853

2013年,在北京读高中的Cindy Liu考入了美国东部的一所大学。不过,她并没有立即升学,而是开启了一段“间隔年”的人生体验。“旅行结束后,我印象最深的是和当地的人们相遇、相知、相融的瞬间……我明白,我和这些地方有着不可忘却的情感联结”。本期就让我们听听Cindy和她的“间隔年”故事吧。

文 :Cindy Liu  图:摘自网络

为什么选择“间隔年”(Gap Year)

高中毕业后,我决定间隔一年,再去上大学。那时,我也不清楚间隔年会带给我什么,只是为了心中朦胧的追寻,决定利用一年去不同的地方、尝试新的东西、结识新的朋友。过去的一年里,许多在学校期间没能尽情拓展的兴趣,把我带到了几个不同的国家和各色各样的人们面前。不一样的学习轨迹,总有人赞同,有人质疑。

“真羡慕你,好想和你一起去!”

“为什么?是厌学了吗?”

“你准备玩一年吗?不感觉是浪费时间吗?”

在我现在的理解里,间隔年就是从生活中抽出一段时间,体验一些区别于以往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帮助你更好地迎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也许你想尝试一份不一样的工作,学习一样新东西,发展一些爱好,或是旅行。我选择了最后一种方式,目的是跳出自己熟悉的圈子和生活状态,从旅行中更清楚地了解和发现自己,探索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间隔年”的点滴与思考

关于贫穷:当和外人提起我在南美的那段经历时,许多人会问:“你去做慈善了?帮助那里的穷人了?”

提到“穷”,我不禁想到在秘鲁山区的经历。那时我们徒步于安第斯山脉,白天行走,晚上住在土著人们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山里的房子都由石头堆砌而成,几乎和山间的巨石融为一体。弯腰走进低矮的房门,踩着松软的干草,你会发现屋子左边是用石头做的简易灶台,右边则是一摞睡觉用的毯子——没有家具,没有窗户,只有一只灯泡和两三个小板凳。厨房一侧的茅草房顶,因为没有烟囱而被烧得乌黑,做饭的铁锅早已被用得坑坑洼洼,吃饭的盘碗总有洗不干净的感觉。高原夜晚温度很低,即便如此,孩子们出去时最多只会踩上一双橡皮做的凉鞋,大部分时候则是光着脚。

如果以金钱来衡量“穷”与“富”,这些土著居民通常会被归类为“穷人”,因为他们过着朴素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不需要太多金钱与外界打交道。但换个角度,他们却是那么富有。

我们的向导法比安总是拿出随身携带的笛子, 边走边吹上一曲。从他的竹笛声中,我听到了发自内心对大自然的敬畏。 从我们行走时他把骡子的尿擦在自己背上以缓解疼痛的动作里,我看到了他们非常珍惜并知道如何运用“大地母亲”赋予他们的每一个资源。一天,在我们访问的一个社区,当地人为了迎接我们特地宰杀了一只羊,准备了美味的午餐。当然,餐桌上摆放更多的是在高原容易种植的土豆。我注意到,面对这一日三餐都要吃的食物,社区的孩子们依然充满喜悦,高兴地剥着还带着少许泥巴的土豆。从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生活——即便是最常见的食物——那真诚的满足。其实,真正的“富有”与丰富的物质生活没有必然的关系。

关于慈善:我们曾辗转到玻利维亚的贝尼省,在短暂的三天时间里,参与了一项慈善活动,为一个村庄的九个家庭安装了净水器。在我们到达那个地区不久前,刚刚发生了十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水源受到污染。

我们协助的医疗站在当地有十多年经验,他们研制出的净水装置就地取材,用石子和沙土过滤水中大部分杂质和细菌。比起简单地捐献塑料滤芯和水桶,医疗站的净水器考虑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当地居民的经济能力。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我们并不会免费提供净水器,因为那样人们会不珍惜资源,造成浪费”。

这样的经历让我明白,慈善其实是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单一的给予或接收。医疗站的工作人员对村民们也很了解,熟知每一家净化器的状态和使用率。作为外来者,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有时并不适合当地,而一次性的、没有跟进的慈善很难达到我们最初的目的。做慈善,更多是要抱着谦虚和学习的态度。

关于旅行:提起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旅行时,我常兴致勃勃地回忆其中一个细节,关于自己是如何将三个月的日常所需装进一个登山包里。人们通常的反应是:“一定吃了好多苦吧?”

住青年旅舍,有时坐十个多小时的夜车,不能常洗热水澡,在野外甚至没有厕所,一定没有住星级宾馆和坐飞机舒服。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还要选择这种旅行方式呢?

当你和15个陌生人同挤在一辆小面包车里时,也许会被身旁好奇的玻利维亚乘客问到:“中国是什么样的?” 于是,接下来两个小时的路程不再枯燥;当你出于对南美音乐的兴趣 ,手里拿着当地竹子做的排笛,坐在车站大厅的地上等候大巴车时,一位年轻的玻利维亚小伙子也许会走上前来,友好的和你切磋技艺。

这样意想不到的邂逅,往往只有“苦”的旅行方式才能带来。在我看来,旅行不同于旅游,因为它注重的不仅仅是目的地——旅行结束后,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参观过多少名胜古迹,而是和当地的人们相遇、相知、相融的瞬间。从我离开时流下的不舍的眼泪,我明白,我和这些地方有着不可忘却的情感联结。

回来之后也有人问我:“回来了?这下你玩够了,该踏踏实实学习了吧?”但事实上,旅行一旦开始就无法结束,因为它带给我的改变 ——包括那些我还未察觉到的改变——将会影响我一生的选择。

在过去的间隔年里,有欢乐,有孤独;有坚定,有彷徨;有健康的行走,有病痛的不适。收获的背后,我体会到更多的是爱——老师和长辈们真诚的建议和鼓励,朋友们的各种帮助,家人的支持。所有这些都给了我勇气去面对每天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感谢所有帮助我的人。

如果你也在考虑“间隔年”

其实最难迈出的就是决定体验间隔年的第一步。之后,你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耐心地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尽管这一年当中可能会碰到很多困难,但只要勇敢地走下去,你就会从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早做准备,不要把找住处和办签证这样的事情留到最后一分钟。当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总会发生,而且,这些突发事件经常会和新的机会与惊喜相伴。

什么是间隔年?

间隔年,GapYear, 是指暂时停下日常的工作、学习,抽出一段时间,去发现和探索不同的生活和兴趣。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开始间隔年。时间可短至几个星期,长则一年或一年以上。

高中毕业开始Gap Year比较普遍。在上大学之前先停学一年,到世界各地旅行,进修学习,参加慈善活动等,这在欧洲已经有很长历史了。近些年也在北美得到提倡。2009年,在哈佛1665名入学新生中,有107名在入学前选择间隔年。

学生们在间隔年的收获各不相同,有人会对未来的学业和职业有更明确的目标,有人会发现新的兴趣爱好,有人会对人生有更多的认识和思考,有人会接触到不同文化,开阔了视野。来自学校的反馈大多是,间隔年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学生显得更成熟,独立,有更完善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更能适应大学生活。

CindyLiu,北京长大,热爱古典音乐,酷爱户外运动。喜欢阳光和落日,更喜欢晴朗夜空下的星宿。相信直觉,崇尚健康、快乐的生活。

本文选自《菁kids上海》试刊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