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培养艺术家吗? | 上海9月刊导读

2016.09 Jingkids SH cover

(本期封面模特: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学生,陈蓿Michelle,沈靖非Felix,程何祥Jeff  )

9月刊是菁kids上海的一期文学、艺术作品集专刊,根据学生个体成长的不同阶段(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编辑部确定了主题,邀请学生们进行了文学、艺术方面的创作,并透过这些创作和文字记录下了他们作为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成长轨迹。

 

在本期杂志的编者按中,首先带给家长这样的思考:艺术教育=培养艺术家吗?

 

答案是否定的!艺术艺术教育

 

很多父母在让孩子学习艺术方面难免会步入一个误区,认为既然学习艺术最终成不了艺术家,那一直坚持学习下去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很多父母在小学阶段之后,便直接放弃了对孩子的艺术培养,一方面是担心影响课业学习,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艺术学习的回报在哪里。

 

其实,艺术家很可能像诗人一样,是天生的,这在很多领域都通用。每个人的天性不同,生来带有不同的财富,这是他一生发展的基础。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依其本性的发展,若TA没有艺术家的天性,那么为何还要学习艺术呢?

 

这是因为相比于其它各种天赋,运动和艺术的天赋是人人都具有的,虽然程度不同,但却是基础性的存在,一方关乎身体健康,一方关乎灵魂的成长。

 

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一种宝贵的生活审美能力。因为生存之外,困扰人更多的是生活本身;除了身体的安然,人的精神更需要广阔的成长空间,如此才能减少彷徨,生命才得以安放。

 

艺术审美能力,是一种能够让个体与自我和生活深入交通的能力。整个世界向所有人同样敞开,没有偏差,但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却又那么不一样,大小不一,色彩迥异。差别不在于世界,而在于我们自己。

 

俗话常说,你就是你所看到的世界:面对敞开的世界,一个人能吸收多少,他的世界就有多大;能感受多少,他对生命的体悟就有多深。这种吸收和感悟,就是精神观照的能力,个体通过对自身内在本性的反思,以自然和生活为养料,吸收,释放,完成对生命的表达。

 

好的艺术教育,就是要培养这种观照世间万物的能力,在自我与外界之间开出沟通和表达的缺口,将平凡生活里所缺乏的秩序、美和和平注入其中,造就自己的存在和生活。

 

本期成长的轨迹专栏刊登了来自惠灵顿双语幼儿中心的集体创作,其中一幅来自蜜蜂班的《友谊的小手》仿佛让大家看到了孩子们坐在桌前,拿着颜料盆,描绘着眼中的四季,用一只只小手穿过了四季!

 

P11页_BumbleBees_副本

(作品由惠灵顿双语幼儿中心提供)

 

幼儿园升入小学时,孩子们开始创建属于自己的世界,父母之外,陪伴他们成长的人,称谓从幼时的“玩伴”渐渐变成更加正式的“朋友”。在上海新加坡国际学校(闵行校区)小学部学生的投稿中,他们用自己的画笔向大家介绍了“这是我的好朋友”!

 

P20页_Wong Yikz Kziu(香港,G4)_副本
(作者:上海新加坡国际学校闵行校区小学部 黄亦翘 香港,4年级)

 

当孩子们跨入青春期后,他们会想要捕捉“青春”的感觉,年轻是怎样的?上海各个国际、双语学校高中部的学生纷纷投稿表达了自己心中的“黄金年代”,他们通过作品诉说了“年轻的心有所期待,它便会去寻找”!

 

P34-35开篇跨页图_作者Karen Zhang_SAS_Grade 12_副本
(作者:Karen Zhang 上海美国学校浦西校区12年级学生)

 

你了解现代诗吗?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中学部7年级的诗歌创作者陶意捷亲自与大家探讨关于诗歌的方方面面,让您不仅收获对于诗歌的体会,更让大家与诗歌的距离更加亲近。

 

CSL的学生动情朗诵诗歌_副本
(图片由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提供)

 

本期话题专栏,带来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上海飞思乐音乐学府学习钢琴的15岁少年陈敏坤被美国著名寄宿艺术高中因特劳肯音乐学院(Interlochen Center for the Arts)录取,此成绩虽然可喜,然而放在上海这个与国际高度接轨的城市里,似乎并不会让人觉得太过惊讶。

 

只是当大家了解到,这个少年是来自江西新余的一个小城,他的父母也不过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的时候,我们才转而唏嘘,好奇他们这一路是如何走过的。天赋之外,是什么将梦想铺入现实,敏坤和他的妈妈用朴素的语言向您叙述了这一段心路历程。敏坤的作曲老师Niccolo Athens也就古典音乐教学的一些想法专门撰文,分享给大家。

 

必用_SSC4441_副本

 

本期教育家专栏,菁kids采访了上海市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小马合唱团创始人周合老师,请她为我们剖析当前儿童早期艺术教育领域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周合老师觉得,在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没有教育家,只有哲学家。从洛克的白板说、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到杜威的教育实用主义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这些哲学家有理论的建构,但在实践方面未必成功,而很多在第一线从事教育的老师们最缺乏的却恰恰是教育哲学观念”,所以这两者如何能够有效地结合,既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又有将其付诸现实的实践能力,是整个儿童教育发展的关键。

 

7岁小马团员_副本
(图片由小马合唱团提供,7岁小马团员在倾情演唱)

 

更多精彩,尽在《菁kids》上海9月刊,如您想获取杂志,请扫描下图中二维码,微店付款。

咨询电话:021-61316691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