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油果与马桶盖 | 陶太专栏

何谓中产?英国一家父母网站Mumsnet曾经综合了网民意见,认为当地一个标准中产的衡量指标包括:定期吃牛油果。

如今,牛油果正在中国攻城略地,流行速度堪比网红。牛油果在中国的销量从2011到2014年增加了127倍。而据中国海关信息网的最新数据,光是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牛油果就约为481万公斤,比2014年全年进口总和还要多。有人比喻,那意味着中国人至少吃掉了200万颗牛油果,能从西部帕米尔高原排到东北乌苏里江,横跨中国。最重要的是,这一季,中国人为牛油果付出了1300多万美金,拯救了美洲果农。

牛油果的大名叫鳄梨。这个听上去和鳄鱼像亲戚,名字和长相都疙瘩的水果,华丽丽地成为了中国小资们的奢侈新宠。一夜醒来,牛油果突然间就在朋友圈火了。大伙都在热烈讨论牛油果的几种吃法,仿佛孔乙己认真剖析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

定期啖牛油果,正代表着眼下流行、优雅、高大上的中国趣味。如果你家餐桌上没有一只牛油果正活泼地打着生鸡蛋的饱嗝,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已经脱贫。有一个中式英语词汇能够准确地形容牛油果君们的味蕾革命,那就是zhuangbility。按照豆瓣网友的解释,装B既满足了人们对物质需求的精神满足,也让人们在低生产力下得到短暂的高物质层次享受。

早饭边敷牛油果面膜边吃个牛油果三明治,中午喝杯牛油果奶昔,晚上再来个牛油果寿司,对牛油果君们来说,简直酷毙了。

喜欢隔三岔五,甚至每天吃n个牛油果的人,多半是高阶文青、有机爱好者、高级生活的仰慕者。只是要从小芳变身安迪、从无产投胎到有产,从喝棒子粥进步到啃牛油果,确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普通中国人想要靠一颗牛油果跻身上流社会,几乎得把自己连根拔起。光忘本还不行,还得积极作态,拿捏出无敌寂寞的调调来,才够得上牛油果的装B境界。与牛油果一道成为装B神器的,还有发霉的蓝奶酪、智能马桶盖。而牛油果的阶级属性最为复杂。是热吃还是冷吃?是蘸生抽吃还是撒胡椒粉吃?从吃法上就能分出三六九等。

其实装B有其政治正确性,而且自古就有。所谓zhuangbility,无非是自身实力与所装的实力有较大的差距,对美丽生活的渴望超前。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的精英们也装B,他们从牙缝里省出钱,穿着号称是裁缝中的国家队——红都定制的西服走出国门,结果发现本地人都穿着随意的T恤仔裤。

牛油果装B的逼格要更高一些。从关注装面子到关注装里子。这股绿油油的时尚风从英、美等国刮到神州,首先还是因为其营养丰富,能够强身健体。如今,中国开始土豪了,出国潮从精英惠及普罗大众,无论是抢购智能马桶盖,还是假装牛B反刍牛油果,装B都开始喜洋洋的平民化。一家三口去趟日本,能扛回五个智能马桶盖;不供房供车,每人每天吃三个牛油果更不在话下。

当然,中式Zhuangbility有基本原则,坚持走椭圆道路不动摇,比如椭圆的牛油果的造福的是上半身,而椭圆的智能马桶盖安抚的则是下半身。一个进口、一个出口,这样的连环逼格比红都西服要自信自然的多了。

不过,zhuangbility虽然逐渐接了地气,椭圆的智能盖安在方形马桶上也无妨,完善了出口,却并不能直接改造入口,对牛油果这种从审美到味觉都颠覆了中国人三观的水果,zhuangbility常常中途失灵。为了安抚中国胃,牛油果君们不得不多方探索如何将牛油果本土化。家常如牛油果酥皮馅饼、牛油果馄饨,豪奢如牛油果虾仁、牛油果翅羹。最有创意的做法是把牛油果切片蘸蒜蓉酱油,据说有生鱼片的口感。至于牛油果拌米饭,牛油果抹馒头,牛油果烤鹌鹑蛋,只要人类还有联想,牛油果的食物版图就会无限扩大。

我家的马桶盖至今还没有智能化,但是和牛油果的邂逅却已有年头。第一次吃牛油果,是在华盛顿一个朋友的家里,主人在精心称量、确保口味的龙虾大餐后,上了一道牛油果甜点,加了朗姆酒和黑糖,印象深刻。回国后苦思冥想做法,在老公建议下,我直接放了二锅头和红糖,味道那个古怪,可以直接做催吐剂。

不过最黑暗的料理还不是这款霸道甜品,而是牛油果拌腐乳。牛油果被扒皮挖核,补上了一颗中国心。那滋味中西合璧,鲜香油腻,绝对生猛。

其实,不管国人怎么zhuangbility,终极目的就是不怕折腾尝个鲜。从红都西装到智能马桶盖,再到牛油果,时代毕竟进步了。不妨猜猜下一个装逼利器是谁?互联网+drunblism? 让我们拭目以待。

  陶太

《菁kids》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曾为FT中文网、《经济观察报》等撰文。

本文转载自菁kids北京2016年7月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