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间读历史—SAS上海美国学校长城野营之旅

u=1213607612,595771710&fm=21&gp=0

长城是一座壮观的户外博物馆

不同于精心修复的慕田峪和八达岭,位于怀柔雁西湖附近的金山岭长城鲜为人知。残破、古旧、朴拙的砖石绵延于崇山峻岭之中,荒凉不事雕琢。5月初的一个清晨,菁kids编辑记者一行特意驱车前往金山岭,采访远道而来的上海美国学校(SAS)的师生,他们为期一周的“长城野营”之旅已经进入尾声了。

见到这群孩子时,他们正在山脚下的“长城学校”四合院里,三三两两地坐在屋檐下,端着大花搪瓷盆子打水泡脚。William Lindesay,“长城学校”的创办人以及长城考察和环保专家,微笑地在一旁和大家聊天儿,他的大儿子Jimmy凌晨4点就带着老师学生们开始攀登,现在下山回来和大家一起休整,而Jimmy的妈妈吴琪正张罗着几十人的午饭——蔬菜沙拉和大馅包子。

William非常喜欢在自家的小院中接待学生老师和访客,并向他们讲述长城历史和考古故事。更重要的是,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这些古迹的现实意义。William说,“我并不喜欢用传统的方式讲述长城,比如年代、帝王等。我更喜欢讲述‘人类的故事’——为什么需要建造长城,怎么建起

来的,它有什么作用,以及它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捡垃圾的使命感

“探访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实在太酷了!这里还保持在最原始的状态,虽然破旧,但是很真实”,学生Cara Johnson告诉菁kids记者。

SAS的长城野营持续一周,其间,孩子们学历史、夜露营、看日出、徒步长城捡垃圾。令人惊讶的是,好多孩子最喜欢捡垃圾的项目。Eric Wang说,他喜欢戴着手套在长城上捡垃圾,能有不少出乎意料的发现,比如旧的硬币、墨镜等等。他的同学Alex Fan说,捡垃圾很有趣,“就像一场比赛,有次我一共捡了18个空饮料瓶,我们队最终获胜了。”

Jeff Ormrod是带队老师之一,他说自己非常佩服学生们保护长城环境的决心和干劲儿。不过,一些孩子有点儿过于“攀比”了。“每年来这里我们都要对孩子们说:‘好了,你的袋子已经够满了。我知道你还能找到更多垃圾,但是我们应该转移战线了。’”

一开始,孩子们可能被好胜心驱动着,但很快,这种新鲜感就转化为更深刻更长久的感恩和关爱。Helene Ballon,另一位SAS带队老师说,几年前她的儿子也参加过这个长城之旅,孩子说捡垃圾“让自己觉得很有力量”,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出贡献。

不插电的挑战

对于这些平日生活安逸的都市孩子来说,在长城脚下的生活还是很有挑战的:一周的时间里只能洗一次澡,不能使用手机,还要自己打扫房间。Ormrod老师说最后一个任务尤其艰巨,因为这些学生已经习惯了有阿姨照料的生活。但是,又一次地,老师们把任务变成了游戏,给学生鼓劲儿。

“老师们想方设法使检查房间的过程充满乐趣。他们不会给评为‘最干净房间’的团队发糖果,而是拍拍我们的背以示鼓励。大家很兴奋,都在比谁的房间最干净。” Alex Fan说,“这也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

Cara Johnson很喜欢这里的生活,但是开始的过渡并不容易。“‘不能用手机’是个很好的规定,但真的很难适应。我已经太习惯随时看手机、随时上社交网站了。在这里,远离屏幕休息一下,挺好的!”

其实学生们的适应能力很让Ballon老师惊喜,她说孩子们很快就习惯了没有Wi-Fi的环境,整整一周几乎没有任何抱怨。野营当然也不是完全与世隔绝,家长们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到了晚上,学生们也可以用老师的手机和父母聊几句。

Ormrod老师说,在学校,学生们从六年级开始就一人一部笔记本电脑,他们每天大半部分时间都在屏幕前面,经常从电子社交网络上得到瞬时的信息和反馈。如果手机随身,往往会为了一点儿小烦恼反应过度,比如看到墙角里的蜘蛛,就会马上打电话跟妈妈诉苦。因此,“不插电”的体验对孩子们帮助最大。

以长城为课堂

学生们都喜欢听长城专家William讲故事,尤其是长城历史。6年级的Jonathan Hedgecock说:“我们已经在教室里坐了好几个月了,换个环境学习真的太好了。”一旁的Alex Fan表示赞同,“平时上课总会有很多作业啦、计算题啦,挺烦人的。但是在这里听Lindesay先生的讲演,我觉得自己真正在听,而且学到更多。”

为了让讲座更生动,William也为孩子们展示了一些古代长城兵器,比如长矛、旗杆、弓箭、匕首等等,这令男生们兴趣大增。女生们则不以为然,Julia Lin说,相比这些“古董”,长城本身更让她震撼:“我最喜欢的是在攀登之后,坐在真正的古城墙边上听Lindesay先生讲历史,他会讲到某处停下来,直接指着实物给我们看。”

William尤其喜欢在山野环绕之间为学生们讲述长城的演变,为什么与慕田峪、八达岭相比,大部分长城如此破败。“让我们想像一个300多年来都无人照顾的花园,被弃用的长城比这个命运更糟。几十年的风沙带来20多厘米厚的尘土,覆盖在城墙上,种子也在里面安家,慢慢地,灌木丛就在这里长满了。”

尽管如此,William却不赞同对长城进行大范围的重新修复。“我们只需要为游客重点修复几个景点。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不断壮大,自驾、徒步和露营等度假方式也越来越被接受,大家可以来到这里享受更自然的长城美景,不用消费,不要污染。”

通过“长城学校”和一系列讲座,William正努力将环保变成更普及更中心的教育话题,也希望教育行业都能这样做。William希望,学生们“从识字开始,就学习环保的重要性。与其简单地计算面积和方程式,孩子们不如去了解一个随便丢弃的废电池能污染到多达35平方米的农田。我们应该把环保融入每天的话题,而不是有了闲工夫才提到。”

William说,“如果长城只是带着游客、总统、外交官来观看的景点,那么,人们会觉得长城离自己的生活很远,有隔阂,更谈不上有感情。我想要做的,是让人们看到,长城其实是一个非常精彩和稀有的大型户外博物馆,四周的山野更衬出它的美丽和壮观。”

William Lindesay的故事

1987年改革开放初期,英国人William Lindesay为了实现童年梦想来到中国,完成了历时78天,从嘉峪关到山海关的长城徒步之旅。随后,他陆续出版了两本著作《Alone on the Great Wall》和《The Great Wall Revisited: From the Jade Gate to the Old Dragon’s Head》。新华社曾评价说,这是“外国人最成功的关于中国名胜古迹的探索”。

之后的几十年间,William致力于长城考古和环保工作,并于2001年创立“国际长城之友协会”,提出“山野之约”,号召大家保护长城环境。协会每年组织3-4次清理长城垃圾活动,并为长城所需要的垃圾箱募集捐款。同时,雇用当地农民成立长城环保站,设立绿色环保标志。William的妻子吴琪和两个儿子Jimmy、Tommy也加入到长城保护工作中。

2009年,William租下怀柔长城脚下西栅子村的一所废弃的小学校舍,精心改造成舒适干净、方便住宿的小院,起名Barracks ,中文名“长城学校”,并于2010年迎来了第一批来自上海美国学校的师生。此后每一年,William一家都会带领着老师同学们徒步长城,在山野间讲述长城历史。

采、文:Kyle Mullin ,竞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