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国际学校

DSC_4457 600400

采/编: 李佳、Cherry Dong

2014年寒假结束后,在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里,一本叫《德艺》的中文杂志悄悄面世了。杂志的创刊人也就是德威中文社的发起者:德威中学中文部主任刘贞吟老师。这本杂志其实就是中文部的学生作文集,但看过这本杂志的人都会惊讶于它的高品质,无论从封面、纸张、排版还是里面作文的水准,几乎都可以媲美专业杂志。

《德艺》的背后,其实是德威中文社一群小编辑辛勤努力的结果。刘老师说,有感于学校里中文背景的学生越来越多,就萌生了希望能把他们集合起来,并搭建一个平台的想法。这个平台能让对中文感兴趣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推动全校同学中文的进步。最后的呈现,是一本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的杂志。

学生们根据学校内部发生的事件,比如学校来的访客、学校突发的情况以及他们自己的想法来写作文。会有一部分人直接投稿,另外也有中文课的老师挑选一些写的比较好的作文送过来。在做中文刊的过程中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分工,如校对、排版等都是学生自己来完成。

刘老师介绍说,青春期的孩子们,和家长的沟通本来就少,而他们在中文社的活动,不但能够学到尊重别人,互相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更可以发挥他们的兴趣特长,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摄影等,在杂志上刊登自己的作文,更能获得一种成就感。

本期我们挑选了几位在国内公立学校学习后转入德威的学生作文,公立教育体系和国际教育系统的不同,他们最有发言权,有几篇文字真让小编有惊艳之感,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观点。

Cherie

国际学校,只有吃喝玩乐的天堂?

作者:Cherie Sio  萧小琪  9年级

Cherie来自中国澳门,13岁。在府学小学读了四年的书后转到了德威就读。十分享受国际学校的生活,喜欢的中文书籍有《城南旧事》、《稻草人》、《我与地毯》、《林格伦系列》、《曹文轩系列》、《撒哈拉的故事》等。最喜爱的作家是三毛。

我想大家都晓得国际学校教育的个性化,但是在各种媒体上,我都曾看到批评国际学校教育的文章,我便想借此机会,来表明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如果把国内学校比喻为一杯白开水,那么国际学校即是在白水里加了一包茶叶和蜂蜜。

有些人说,国际学生整天就是在玩,一天到晚学不到什么,但我却认为我在国际学校收获的要比在国内学校的多得多。首先,认为国际学生没有作业是一个荒谬的想法。我有一个在国内学校念书的朋友说,他们初二平时的作业量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但是一到期末考试,七、八个小时的作业量都有。但是在国际学校,中学生的作业量一般在每天二到四个小时左右,每一天的作业都十分平均。但到期末考试阶段老师并不会增加作业量,因为国际学校对考试的理念是检验你平时的学习情况,其实是应该不需要复习的,因为那些知识都是要求你平时就要掌握的。

对于作业,在国内学校都是抄抄写写,并不给你很多机会让你去运用你学到的知识。但在国际学校,作业的难度要比抄写难度大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作业便是做PPT, 你要运用在课堂学到的知识与你自己的研究与看法来制作一个幻灯片。这样的作业不仅妙趣横生,而且允许你去探究一些你很好奇的事物,并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中,让你看到不同的观点。譬如在一次生物解剖课上,我突然对人的心脏十分感兴趣,并回到家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使用互联网来索取信息,令我对生物的学习倍感兴趣。国际学校的课程也很丰富:戏剧、设计、西班牙语等等,不怕你找不到,只怕你挑花眼。

其次,我认为在国际学校学到的更多是学习方法,为人处世,品德品行,身体素质。例如语文课,老师会教你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这篇文章,然后让你去自行分析另一篇文章。毕竟,你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直有老师给你灌输知识,所以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而从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这对将来进入社会也有极大帮助。另外,多样的体育活动使你的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习状态也会大大提高。体育活动也是调节学习压力的重要方法,不像在国内学校,连体育课的时间都会被所谓的“主课老师”剥夺。

总的来说,我认为在国际学校的多姿多彩的生活,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视野,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来传送给我们知识,而且还是我们学到了对我们的人生有用的种种能力。我认为,这种方法要远比填鸭子似的教育有用得多。

Julie zhang

当你遇见老虎

作者:张楚瑶 Julie Zhang 8年级

Julie今年13岁,出生在加拿大,父母是香港人。三岁从加拿大来到了北京。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都在北京耀中国际学校上学,三年级转入德威就读。喜欢读散文,比如三毛的《温柔的夜》。以前爸爸也教过她念唐诗。有一天晚上爸爸突然问了她一个问题:遇到老虎该怎么办?Julie的思考也就此展开了。

爸爸有一次问我:假设你和 Ashley 到森林里玩耍碰到了老虎要怎么办呢?爸爸问完我后我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脸上还带着迷茫的表情。后来想着想着我说:“跑呗!还能怎么办呀?” 爸爸却慢慢地说:“宝贝儿,你们跑不过老虎,你应该把Ashley推向老虎然后自己赶紧跑,说不定还能活下去!”那天晚上,我在床上辗转反侧,因为爸爸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

隔壁萌萌的妈妈是本地学校的老师,我去问她该怎么办,她说:“你们要像刘文学一样跟老虎作斗争。“我问爸爸刘文学是谁,爸爸说:“刘文学是为了保护集体的辣椒跟地主斗争牺牲了的孩子!我问为什么会为了几个辣椒牺牲自我呢?爸爸回答道:”这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不可为而为之。“在明白了这句话以后,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不是数学天才,而爸爸却偏要我数学考第一。我觉得这样不公平,因为我有很多其它的爱好和兴趣呢。

我把遇见老虎的问题又抛给了我们学校的老师。老师的回答就是:你们快点跑,最好就是分开跑。我想了想,老师的回答其实跟我的差不多,谁被老虎追到那就算谁倒霉呗!但至少这样的话,大家的机会就都会是平等的,谁也没害谁。

过春节的时候我去萌萌家过节,问朱叔叔同样的问题。朱叔叔是一个佛教徒,他从佛教思想的角度解释说:“佛祖以身饲虎成了佛。那你就应该牺牲自己保护Ashley。”

为什么四个人的答案完全不同呢?我又仔细地想了想。爸爸的答案肯定是不公平的,因为假如Ashley的爸爸也有同样的想法,那我和Ashley不是要打起架来了吗?那么谁都会跑不掉,一起被老虎吃掉。爸爸是爱我才那样说,Ashley的爸爸同样也会爱她呀。萌萌的妈妈应该就是受到本地学校的影响,认为就应该鼓起勇气,具有像刘文学、雷锋一样的精神。但我觉得人应该聪明点,明明知道打不过老虎就该跑嘛。我们老师的回答应该就是觉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这是我喜欢的。至于朱叔叔的答案嘛,我不太懂,我并不懂佛是什么,不过我想首先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正直的人,努力做到最好。

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自很多不同的国家。对一个问题能有很多不同的回答,但大家在学校相处得很好,我们能够互相学到很多。国际化能让不同国家的人沟通,分享我们不同的文化,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Jenny

转学带来的人生改变

作者:查曼璐  Jenny Zhang 8年级

Jenny出生于澳大利亚。转入德威前在朝阳外国语学校就读。自认为中文水平比英文好。喜欢看的书有《莎士比亚》系列、《三国志》、《城南旧事》,还喜欢看国内的综艺节目《非诚勿扰》。

对于很多人来说,“转学”是一个新鲜却又有些让人恐惧的词,他们讨厌变化,却又对即将发生的事感到好奇,这点和我一样。所以当我听到要转学时,我感到期待但掺杂着几分害怕。

我是一个普通人,在一所小学——朝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读书。一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私立学校。

那时我的生活很简单,无非就是起床、上学、放学、做作业然后睡觉,千篇一律。而老师给我们所谓的“定义”就是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然后就能有好的未来。最终审判你人生的就是那两张卷子。

如同所有的中式教育一样,我上的这所小学有着很传统的教育理念。上课听讲下课学习是学校不变的规律。几乎整整一天都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是赶作业就是写作业,所以那时上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其痛苦的事。

不要说我夸张,中国真的很注重应试教育。从早到晚一直在往你脑袋里塞东西。考试时你写的答案必须和教科书里的一模一样,要我说,这不是学习知识,而是把你当做了学习的机器。

在中国学校,你没有自己的时间,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切都是别人帮你安排好的,只要照做就成。

去年年底,我转入了德威英国国际学校。这个全新的环境让我耳目一新。

它很注重你的美术、音乐、体育等科目,这些分数占总成绩 50%,所以你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

它有着丰富的课余活动,比如游泳池、体育场、网球场。你可以参加校队,到各个学校去比赛,为学校赢得荣誉。

老师不会给你整本整本的练习册,而是让你做PPT或在全年级演讲,培养你的表达能力,让你今后敢于面对别人,不会胆怯。

上课时老师不会有标准答案,他会让同学们讨论,然后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这是一个全英语的环境,适应起来当然有一定难度。但你可以很快融入集体。我现在的同学都很友好,他们有着不同的思想和对未来的憧憬,这让我觉得人生不只是靠两张卷子来评估的。在这个学校,老师会更注重学生对世界的价值观和道德人品。

当然我不是否认中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数学当真是无敌的。老师也会督促你学习,不用让家长太费心。

虽然国际学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任何一个学习环境都有相似的要求,这就是自觉。这里的老师可不会围着你屁股后面转,一切都要靠你自己。

经历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我现在觉得西方的教育方式更适合我。毕竟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展现自己。

人生存在着不少改变,而真正改变我人生的应该就是这次转学吧。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将带给我两种不同的人生。

Brain

视角

作者:Brian Wen 温煦珩 9年级

Brian今年13岁,美国国籍,小学在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就读,中学还在陈经纶中学分校上过一年,平时喜欢看一些中文小说。

中国的学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立学校。 另一类则是国际私立学校。 作为一名在两类学校都待过的学生, 我很了解这两种教育体系,下面就听我给大家细细道来。

咱们从中国的传统公立学校说起吧。 “中国式教育”用一句话概括是:玩命, 拼命, 不要命。既然这种教育体系给学生带来了这么大的烦恼, 为什么大家还要为“重点学校”的名额争个头破血流呢?在我看来,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 在中国学校高强度的学习下, 大部分学生已经渐渐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学会的只是默默地服从,他们已经习惯了!

第二,家长、老师都希望学生今后能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而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默默地接受了这个愿望。可好大学不等于好工作,好工作也不等于一个光明的未来。

第三,中国的竞争太激烈了,妈妈总是告诉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问题是,有谁在跑马拉松的时候一开始就用尽了全力去跑?那是最愚蠢的做法。在中国学校只用分数衡量一切,嘴上喊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际上最关心的恐怕也只有一个“智”而已。

总结一下“中国式教育”,就是把学生们当成动物一样对待,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拿着鞭子抽 。这种教育体系的好处在于,能让学生了解很多知识,而这种教育体系的坏处是它过于死板,没有给学生什么选择的权利,做不完的考试和作业的渐渐地泯灭了学生的创造力,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个因考试成绩而存在的机器人,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说完了中国学校, 咱们再来看看国际学校吧。在中国学生的眼中,国际学校就像是天堂。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的确,在课程和课外活动的选择上,国际学校比公立学校好太多了。这里的课程多种多样,像DT,Drama这种课程在中国学校根本没有,而且学校的设施也比公立学校好很多,在这里你也可以学到更多有意义,也更有意思的东西。但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有时候,国际学校老师的要求太松,有些不自觉的学生放学一回家就去玩游戏。这种教育体系本来是要培养同学们的自主性,却取到了这样的效果,实在可惜,这样看来,似乎用“试卷”和“作业”来套牢学生的教育体系更好一点。

除此以外,在国际学校,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导致有的学生天天都只想着怎样变得“popular”,该和什么样的人“hang out”。在这里,学校已经不是学校了,而是变成了一种社交场所,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1+1=2”,还学会了如何和别人打交道。这或许可以算得上是一件好事,却也有不可否认的坏处。好处在于这对你日后在社会上行走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而坏处在于失去了学生的纯朴。

这两种教育体系各有千秋。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东西,再好的教育体系也会有他的漏洞。中国学校更重视学生学到的知识,而国际学校则更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仅此而已。

 

本文原载于《菁kids》2014年6月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