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在海外

140228-3753

 

《大清幼童留美记》曾详细记载了19世纪末期的第一批留洋读书的中国孩子。作为第一次“开眼看世界”的重大决策和清政府的创始之举,这些来自中国的幼童“寄宿生”相继成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美国著名学府的学生。归国后,他们成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关键人物。时代在变,中国父母们拥有了非常多的选择,忍受离别的痛苦和牵挂送孩子去海外寄宿学校念书,也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让我们听听寄宿学校的故事。

 Interview_Changqing_12_Ken

 

步入顶级寄宿学校的路线图

采/文: 马春蕾图: Ken

2008年全家还在香港居住的时候,Alex就意识到对美国文化的疏离,“很多流行歌都没听过了。”妈妈常青觉得,香港的国际学校,全部英文授课,又没有很好的中国文化的氛围和基础。两边儿都不靠。她和先生商量后,决定举家搬回北京,为的是给孩子们一个强大的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础,免得他们在夹心的状态下长大。3年过去了,时间清晰地绘制了一张步入顶级寄宿学校的路线图。

 

Alex Ma: 曾就读于香港的国际学校、芳草地和北京四中,“小学四年级之前几乎每年换一个学校,公立的、私立的、国际的都上过。”现在美国著名的寄宿高中菲利普斯安多佛学院Phillips Academy Andover读9年级。

www.andover.edu

 与时间赛跑的小升初

2009年,回到北京的常青把Alex送到了芳草地国际部,因为那里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不同科目的水平分级上课,Alex 上四年级,但她的英文超过了六年级水平,中文却只有二年级的水平。跟着二年级小同学上语文课,这让Alex很不甘心。后来得知有分科跳级考试,她说“还是想要跳回跟自己同龄的班级去”。她买来三、四年级的语文课本和练习本,开始了自学。学期结束通过跳级考试, Alex成功地回到同龄孩子的语文课堂。10岁的她当时就彰显了为达目标而付出的决心和自制力。

追赶中文的Alex 其他时间也没闲着,她跟另外五个孩子一起组建了乐队,并担任独唱。乐队除了在学校演出外,还四处参加小剧场和社区活动的演出。

六年级时,Alex听说高一届的“学霸”考上了四中。因为好奇,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向学霸积极地靠拢,也考上了四中。

在四中,Alex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作业多”。在芳草地时两个小时的作业量,一下子变成了各科都有作业。第二个挑战是汉语,四中的同学不再像芳草地一样用英语交流,Alex最初无法适应。语言关大概几周就过了,但面对作业,Alex直到第一学期的中考后才找出方法,她听从妈妈的建议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规划表。

回忆四中的日子,Alex最喜欢的是那个有点不守规矩的班级,和班上性格各异的同学。最不喜欢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考试排名和压力。但是那种每周的考试节奏“很有规律,让我学会了怎么安排时间。”而妈妈常青说,自己从来不去参加年级规模的家长会,因为那种打在LED上的考试排名给人太多压力,同时也不是她看重的。

Alex在英文上的优势,和在乐队的表演能力,让她在四中很受益。她两次跟同学一起代表四中参加模拟联合国比赛,团队分别获得北京和全国一等奖。“两次比赛真的磨练了我的逻辑思维和公众演讲能力。”

当被问起,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关于芳草地和四中的经历,她想改变什么时,Alex 说“我也不想改变什么,因为所有的经历教会了我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具体地讲,我希望自己在芳草地的时候能更加努力地学习汉语,能读一些像三国演义一类的古典名著、多受中国文化熏陶,现在没有这个时间了,我希望自己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Andover  繁忙的寄宿生活

2012年的夏天,参加完耶鲁夏令营的Alex, 随父母一起到波士顿参观了多所寄宿学校。当年的秋天,她决定开始申请。“当时就是冲着前10名的学校去的,就觉得如果不行,就在北京四中继续上下去。”她参加了一个一对一的SSAT考试培训,在为中考复习的同时,强迫自己专心备考SSAT。

2013年3月,除了Andover,她还收到另外三所美国顶尖寄宿学校的录取通知:Milton Academy,  Groton School, Choate Rosemary Hall。当时她正在郑州参加“模拟联合国”全国选拔赛。她所申请的全部七所寄宿学校中,四所发来录取通知,另外三所候补。而她参与代表的北京四中队也在“模联”的全国赛中夺冠,取得去日内瓦参赛的资格。

刚到Andover的时候,Alex也有着多数人对美国学校的误解:轻松,作业少。结果第一天上完课,所有的老师都留了作业,很快她就发现,自己从早上6:50起床到晚上10:00 休息,每一刻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当然不单单是课程和作业,还有每个人都要参加的各种体育活动、社团组织等等。

比起国内,Alex在Andover 能更快地交到知心朋友,短短几周就好像认识了一辈子的感觉。除了开放友好的文化氛围外,寄宿生活让同学之间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并了解彼此。

学业上,Alex 说自己在数学上占绝对优势,进入9年级的她,在跟11年级的学生一起修数学。而最大的挑战却是英语。“在四中的时候,英语是一门语言。在Andover,英语是表达的工具,我需要用它撰写论文,表达思想。”在撰写文章需要深入分析论证时,Alex 遇到了困难。Andover 对学生的支持系统此时凸显优势,Alex每周可以到“写作中心”获得帮助,她也充分利用每天上午的“咨询时间”Conference Time求助于老师。“学长告诉我们要勇于求助,给老师帮助我们的机会,才会让他们觉得更有价值。”

Alex在五年级时开始学习古筝。“我当时不太愿意读中文书,但是很喜欢音乐,就想利用音乐学习中国文化。相比西方乐器钢琴之类的乐器,古筝还是相对容易学的。”多年来坚持练习,古筝被她一路带到了Andover,“音乐像数学,没有国界,不需要翻译,演奏古筝,可以让我周围的人直接体会到中国文化。”

在国内时就热衷公益活动的她,很早就发起了为打工子弟捐建图书阅览室的“小桔灯计划”。Andover丰富的慈善和公益社团活动更让她找到了归宿,除了上课和体育锻炼外,她投入大量的时间参加校园内外的公益社团。“那种大家一起做的氛围让人振奋!”

Alex 目前还没想好去哪所大学,但她想成为一名儿科医生。“我喜欢小孩子,这样还能会社会服务。”

Jing_CSCu6_Sui

 

老崔与小崔的话

采: 竞波文: 崔向东图: Sui

“我们希望孩子能从寄宿教育中学到严格的自我管理能力,高效和对进入大学有帮助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强健的体魄和快乐的生活态度。”——父亲老崔如是说。

 爸爸:崔向东

女儿:崔梓萱 Stella Cui上过史家胡同小学、北京二中,目前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森林湖寄宿高中 Lake Forest School 9年级。爱好网球、游泳、长跑。是LFS的网球队和田径队队员。

 老崔最担心孩子报喜不报忧

送孩子去寄宿学校读书是我们一直就有的愿望。孩子从4岁开始我们就送她去幼儿园寄宿,一直到小学5年级,有长达6年的寄宿经历。选择私立寄宿高中主要是考虑那儿的管理比较严格,环境相对安全,受外界负面影响的机会少一些。另外很多老师也住在校内,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能给予更多帮助。

2009年我在美国出差的时候去参观了两所私立高中,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从2011年开始,我们参加有关美国寄宿高中的讲座,走访不同的留学中介公司,也参考一些书籍和网站。申请过程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大部分的申请工作要靠孩子和家长来做。比如选校和essay,另外面试也要自己多准备练习。但选择一个好的中介还是非常必要的。中介的最大作用是帮你梳理流程,用他们的经验来协助挑选学校和准备材料,为不懂英文的家长把关essay的写作,协助网上填表,和学校联系安排面试、面试之前的技巧培训、以及协助办理使馆面谈签证等。

我们对中介的要求非常严谨。一般从业时间长的中介的经验会多一点;要看他们专注于高中留学:有些做大学和移民申请的中介也做高中,感觉就不是很专业,高中申请有其特殊要求。要看他们是否了解国外私立寄宿中学,还要看以往的申请成功率和申请成功的学校。成功率高的中介比较关注学校动向,能及时向申请者反馈学校的各种政策和信息,包括申请资料中的特殊要求和校方何时来中国面试等,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中介顾问水平要高。中介再好,如果分给你的中介顾问没有经验,也会影响最终结果。

申请中最花时间的是essay的准备。首先,各个学校要求的essay题目不同,如申请学校多了,就等于要写很多篇不同的essay,工作量很大。其次,essay内容既要反映孩子特点,又要和学校的风格和要求相吻合,要花很多时间研究才更有效。第三,很多学校的面试会和essay的内容相结合,所以essay必须是孩子先有自己的观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写好,家长只在结构上修改润色。孩子只有对自己的essay熟悉了,才能在面试中充分发挥。

最不好掌握的就是面试。申请十所学校就要面试十次,各种状况都会有。面试要事先预约,还要迁就学校的时间,我们就经历过在旅行途中还要Skype面试、凌晨1点面试、因美国暴风雪信号不好临时改为电话面试等等,对孩子的情绪和准备都会有影响,效果会打折扣。

但通过经过长达一年半的备考及考试准备、多轮的申请和面试,孩子在语言上和自信心上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入学后,学校为每个学生家长设置了一个信箱,孩子的动态负责老师会发邮件通知家长。学校的adviser也会定期给家长发邮件,沟通课程安排,考试成绩,各科老师在学期各个阶段对孩子的评语等等。第一学期开学两个多月的时候我去看了她一次。

 给父母们的建议

现在出国读高中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定要把英语学好,一是能取得一个好的标准化考试成绩,为申请好的学校打好基础,二是语言过关了,在美国的生活会相对容易些。另外,在外读书主要靠孩子自己,家长不一定能帮得太多。所以如果孩子本身没有很好的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还是要慎重做决定。

 

参考网站和书:

www.fingdingschool.net

《去美国读中学》

作者:平章。这本书有自己的对学校的分层标准,比较准确。也有一个公式来帮助你挑选学校,非常科学。

 这次寒假回来,孩子把想了5个月的中餐美食都吃了一遍。我们感觉她变漂亮了,很会搭配服装了。我们最高兴看到的是她能够独立地思考和处理问题了。孩子在美国寄宿以后,我们时间多了,可以做些以前有兴趣但没时间做的事情。最担心她遇到困难不和父母说,独自承受压力,有时候和她联系不上很着急。

 小崔Stella 嘱咐老爸老妈不要担心

森林湖高中的校园非常漂亮,设施也很齐全。我喜欢这里优美安静的环境,经常去跑步。去年刚入学时很紧张,不知怎样来面对远离父母,独自在异国他乡的学习和生活。一开始觉得老师有点严厉,慢慢的就感觉他们很nice,有问题会很真心地帮你。

 全天8:10-3:00 有八节课,

中间有半小时的午饭时间

下午3:30-5:30是体育和其它活动时间。

晚8-10点是自习时间。

 宿舍同屋是一个德国女孩,开朗活泼,教了我很多化妆和搭配衣服的方法。有时候感觉有点孤单。交朋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特别是第一学期,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没有外国同学做朋友很正常。如果话题和爱好相近,认识起来还是会很快的。和外国同学的差异主要是在生活习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等方面。

森林湖高中对学习抓得很紧,平均每天要花3个小时做作业吧。老师很有水平也很严厉,要想成绩好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压力蛮大的。数学课还是比较有优势,但在英文阅读、写作以及历史课上和美国同学还有很大的差距。

国内老师讲得多,记忆的东西多,重复的练习多。国外也有要记得东西,也有练习,但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己发挥的东西多一些,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一开始不太适应小班上课,学生少老师盯得紧,必须认真完成作业和做课前准备,不能偷懒。现在我已经非常喜欢这种方法。国内教法中我觉得大量练习还是很有用的。

刚去的时候和碰到“难题”的时候会特别想家。本来性格开朗的我有时候也会很沮丧。难过的时候,就会去找熟悉的老师或要好的同学去倾诉。我很幸运,在芝加哥的监护人一家对我特别关心,有时碰到不开心的事,他们也会很耐心的开导我,帮我度过难关。

老爸老妈保重身体,不要担心我。

关于未来,我想成为一个体育记者,或者像父母一样从事经济贸易类工作。目前还没完全想好。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SSAT要多背单词,多做练习,数学别丢分。面试一定要准备充分,包括了解学校,要把自己的优点和学校独一无二的特性结合起来。录取后首先还是要继续做好语言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听和说,这样对在开始阶段的融入有很大帮助。选一个自己比较擅长的运动项目,针对性地练习一段时间,为将来入校后报考运动队做好充分的准备。

 

 photo_健行

现代孟母三迁

文/图: 石明容编: 竞波

石明荣一家放弃了在中国养尊处优的生活,为的就是培养出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及虚怀若谷的翩翩君子及淑女风度。她曾先后为孩子选择过很多学校,写就了一段现代孟母三迁的故事。

妈妈石明荣 Ming Deriaz, 瑞士Beau Soleil美太阳博索雷学校法国学校IB中文老师亚洲招生总监www.beausoleil.ch

大女儿瑞荷Laure17岁。现就读于英国Sevenoaks寄宿高中。

二女儿瑞薇Valérie 14岁。现就读Beau Soleil美太阳博索雷学校法国学校。

小弟弟瑞士Édouard,11岁。现就读于Beau Soleil法国学校。

为孩子择校比挑老公还要难

我出生于教育世家,父亲是大学英国文学教授,专攻浪漫派诗人。从小总觉得父亲住在月亮上,朗颂著济慈的诗歌。唯一在地球时,是他放著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一边叹气,一边改考卷的时候。再者就是他暑假逼我们上英文的时候。那时的我天天期盼他入围出大专联考试卷的日子,他前脚一走,我们便可得真自由了!

我一路上来,念的都是台湾的一流公立学校。那时补习风气盛。我小学六年级,本应得全校第一名,却因未参加班导师的家教补习,硬生生成了第三名。十二岁的我,参悟到老师的腐败及制度的僵化,发了二誓:第一是当最好的学生,可超越制度的不完全及不公平性;第二是永远不当老师。

结婚后,我们一家的足迹遍布欧亚。大女儿生于曼谷,上过5国家13所学校。曾就读于曼谷紫象幼儿园,台北欧洲学校、法国、及英国学校,北京三里屯及顺义英国学校,搬回欧洲之后,上过瑞士St.Georges、Aiglon、BeauSoleil等寄宿学校,现就读于英国Sevenoaks寄宿高中。二女儿则生于台北,弟弟在瑞士出生,因为他出生时靠着瑞士医生的高超医术,才保住了小命,故起名“瑞士”以留念。

无论家搬到哪里,我一路从陪宝宝跳舞、拍球,学习乐器,到成为台北欧洲学校PTA家委会委员,举办耶诞义卖会等等,都不遗馀力地参与学校活动。在活动中,彻底了解了学校如何运作、组织,如何契合家长及学生的期望程度之后,才郑重把自己的心肝宝贝交给学校。我觉得为孩子择校是比挑老公还要难上千倍的事。婚姻讲缘份,学校一旦找错了,是会把孩子给毁掉的。孩子毕竟小,很多事还在是非不分的阶段,如果学校里的道德教育暧昧不明,孩子也浑浑厄厄,那就回天乏术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先后为孩子换了许多学校。

在北京四年之后,在老大12岁时,我们决定带他们去欧洲瑞士就读寄宿学校。认真考虑返回欧洲就学,有以下原因:

1. 虽然学业成绩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孩子青春期的朋友,对他们今后的影响十分巨大,应该为他们选择较好的环境,将来的学业、事业及婚姻,都会受益。我们希望孩子在学校里广结善缘,必竟出外靠朋友!

2. 社会风气及外在自然环境对青少年性格的养成及体能锻炼都非常重要。孩子尚未定性,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兴趣,快乐很重要。身体健康更重要,如此,心理才健康!

3. 孩子离家,是独立成长的第一步。在家有父母长辈,事事阿姨司机代劳,个个得了公主症,王子病,变成眼高手低的社会废物。也因此,我放弃了在中国养尊处优的生活,为的就是培养出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及虚怀若谷的翩翩君子及淑女风度。

4. 我认为欧洲正是西方文化的精华,文化水平高,提供多语言环境。相对英美,欧洲具备美国新大陆无法拥有的优雅雍容。

于是,带着三个孩子,我们一家又搬到了瑞士。孩子们都进入了瑞士Beau Soleil美太阳(博索雷)学校法国学校。选择Beau Soleil之前,先参加过一些别的学校的夏令营,也上过另外两所瑞士学校。整个申请过程没有聘用中介,全凭实战经验。面试对孩子的申请很有帮助。不同学校所需要的资料很不同,最重要的是要看孩子的英文程度,及个性合适与否。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选你,你也选学校。我认为家长一定要带孩子亲自参观访问学校。

 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入学后,我本可以安心做家长,由于其他学生家长的要求,才出来到学校里担任IB中文老师。我本身有4年在日内瓦教书的经验,并当过大学助教。就这样,从小就发誓不当老师的,全世界走过一遭,回头来还是当了老师。可是,我立志要当一位不一样的老师。在学校还是挺受学生欢迎的,孩子觉得有面子,母子之间也更亲近。坏处是如果孩子干了坏事,绝对逃不过我的法眼。

 孩子们的话

学校每天共有8堂课,2个半小时自由休闲,2个半小时做作业时间。7:30早餐,8:10上课,11点休息,11:25上课,12:45午餐,1:45上课,4点休息,5点作业,6:30晚餐,8-9点作业,10点熄灯就寝,结束忙碌的一天。

功课不少,但比中国少些。很多作业必须去自行上网查资料,对创造能力要求高,而英文论文写作功夫也不能少。在数理、科学、英文课方面比较擅长,法文、历史不太喜欢。

课外活动不胜枚举,学校对体能锻炼的强调更是不遗余力!

•每周从五十个活动中选二项,有语言、电影、运动、服务、慈善等不同俱乐部。

•每年有三学期,每学期有三项体能极限挑战,加上滑雪,露营,攀岩,泛舟,各种球类活动。

•每年学校组织攀登,挑战体能极限。去年姐姐登上了6000 公尺的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马札罗山,弟弟登顶4600 公尺Mt.Meru,非常高兴。

•学生还参加各种在印度,非洲,亚洲的慈善活动,帮助贫困儿童。

刚入学时感觉交朋友较难。最不适应的是没有自由活动,在山上除了学校,没有地方可去。熟悉了之后,感觉学校生活很充实,没有时间去想外面的世界。每天上课、运动、拉琴、打鼓、芭蕾、和朋友聊天,占去了绝大部分时间。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的!

 Jing_CS_Nini_1_Sui

学会西方思维

Learn to Think Like a Westerner

采/文: 李佳图: Sui

 Nini Suet,雪。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区校友面试委员会的北京总负责人,也是她的高中母校泰博学院 (Tabor Academy) 的中国代表人。Nini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的经济系,并拥有金融、东亚研究系及韩语文化证书。曾在摩根士丹利香港办事处、凤凰卫视资讯台、美国有线新闻网(CNN International)任职。目前任融尚私塾创始人。

www.taboracademy.org

 见过Nini人都会被她的开朗所感染,语速很快,神采飞扬,言语中透着利落和某种单纯,翻开她的简历,段段都不平凡。这个有着完美简历的女孩早在15岁就离家远赴美国求学,看看她的寄宿高中经历:

 跟美国姑娘一起混

14岁那年妈妈带我去过美国,回来后有一天我妈就问我去美国上学好吗?我想也没想就说,好啊。当时只觉得挺酷的,同学应该都挺羡慕我的。

就这样去了美国,进入麻省的Tabor Academy。入学前,学校发了一封分配室友的信,信上写着“Meaghan From South Dakota”,当时英语不好,我不知道Meaghan和Megan的发音一样,是“来自南达科他州的梅根”,我却以为是“来自南非的密哥汉”,心想怎么是个黑人室友啊,结果一见是个金发碧眼的女孩儿,大吃了一惊。头一年在美国这样的笑话我闹了不少。

每个宿舍都有一个宿舍指导老师(dorm parents),老师的家就安在宿舍里,查房的时候还可能抱着流口水的小宝宝,大家就像一家人。Tabor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矩,异性同学来访,宿舍老师要同意,而且学生的门必须敞开,而且必须是“three legs on the floor”。如果学生一旦做了坏事,就会被学校开除。

当时我每天都7点多起床,主要是因为特别喜欢吃学校餐厅里的早餐煎蛋卷,晚了就没了。8-15点是上课时间,下午课后2小时运动时间。入学的头两年有自习的规定,19-21点是晚自习时间。新生第一年10点就要求睡觉,学校会掐电话。我们每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座机,如果有男女生互相有好感了,就会互留电话留言。我收到的留言都是问我作业的,我室友收到的留言特别多。

Tabor的着装要求很严格:男生必须是西服上衣(blazer)和领带,女生如果穿裤子,上衣也必须是西服上衣,裙子必须过膝,上面可以穿衬衫。除了周末基本不能穿牛仔裤。所以我4年没有买过牛仔裤。我觉得学生的着装要求这么严格挺好的。因为你穿成那样,下意识地就会表现得更得体,精神气质都会不一样。

学校规定,9-10年级里学生必须有一整个学期参加学校运动。项目很多,冰球、壁球、网球、篮球,而且因为Tabor是临海的,所以也有游泳、帆船、划船等项目。寄宿学校的硬件条件都非常好。参加体育不计入学分制度,但如果你打得好,加入校队的话,会为升学加分。

当时我就决心要进入校队。拼体力肯定拼不过美国同学,所以我决定打壁球,发挥亚洲人个儿小灵活的特点。后来终于进入了校队,虽然是校队里垫底的,不过也挺高兴了。

回想起来,当时在Tabor的那几年确实身体底子打得比较好,天天运动,吃得又健康。而且让我的人际关系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同学们一起运动,打完球汗淋淋的,再一起去吃点东西,友谊很快就建立起来了。现在的中国孩子到了美国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只会顾自己,不太会跟别人合作。其实体育运动能让你很快学会合作。

 我是怎么进入普林斯顿的

国内的学习方式都是背,但是对分析思考方面完全没有训练。在Tabor的那几年我觉得最受用的是学会了用西方思维去解决一个问题。

我在Tabor学习成绩不错,我觉得主要是我努力,提前做准备。直到今天我的座右铭还是Preparation means Success。第一年很痛苦,很多东西都听不懂,开了很多夜车。我用了一年时间摸索观察,知道老师对你的期待是什么,养成了学习的习惯,知道怎么去分析、怎么去写作。第二年我去了老师推荐的一个暑期学校。跟6个美国女孩整天混在一起,一共住了5个星期,英文一下子就突飞猛进了。开学以后我就要求去上10年级的英文课,并且在第三年选修English Language AP,这都是当时美国同学才选修上的高级课程,最后我在AP考试中得到了5分。这样看起来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在上升的。这对我当时申请大学起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我特别感谢老师,帮我规划得很好。他们让我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怎么样去达到,怎么去挑战自己,怎么去做好准备。

当时管理我们国际学生的副主任Mr.Downes,哈佛毕业,中文说得特别好,是他看到了我的英语特长,鼓励我去当编辑。后来我真去了校报,还竞选当上了主编。所以我的大学申请故事就比较强,因为我的成长的路线很清晰。我当时就是在老师指导下走上了正路,从第一年入学连英文单词都说不了几个的小孩到第三年选修English language AP得了5分到最后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以valedictorian(毕业典礼告别致辞代表)的身份毕业,这当中能看出我的一个贯穿的Pursue(追求)。

另外一个对我特别有帮助的老师是college counselor(大学升学顾问老师),你可以选自己喜欢的老师做你的顾问老师。我去过普林斯顿一次,看见很多孩子在绿绿的草坪弹吉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跟我的顾问老师说我想提前申请普林斯顿,老师说可以啊,你试试吧。然后我就把各种申请材料都写好了。

录取通知来的那天我记得特别清楚,2002年12月17号,下着大雪,当时只发通知信。拒信是小信封,录取通知是一个通知取件的小纸条。每个人都害怕看见小信封,那天早上我看见信箱里的小纸条,高兴疯了,一路冲到取信的办公室,拿到大信封特别激动。打开信第一句话就是一句大大的YES!那个真是我人生的难忘的Moment。当时为了完成完美的申请文书,要把自己的几年都浓缩进去,几个月的奋斗,真的要写几千遍的感觉。

 关于孤独感与文化冲突

关于孤独感,头一年肯定有。出国之前,你根本想不到你会遇到什么困难,你不在那个环境下面,你没法去体验。第一年会打电话回家哭,在日记里倒计时:“还有106天回北京”。

头一年遇上感恩节,有个美国同学邀请我去她家过,我硬着头皮鼓励自己去了。在她家里见到许多美国人,又害怕说英语,还要强装笑容,早上不敢睡懒觉,一大早起来把床收拾整齐躲在房间里不敢出去。回想起来都很有意思。

刚去的时候父母经常在晚上9点多跟我打电话,后来我就不让他们打了,因为我想跟公共客厅跟同学聊天交朋友。而且在Tabor的寄宿学习、生活都很充实,平时忙着上课、运动,周末还有学校安排的各种周边短途游,时间一长就适应了。

我觉得可能是真的上了大学以后,才意识到在Tabor留学的这四年,自己确实成长挺大。回国的时候我跟过去的同学聊天,就感觉有脱节。这才发现自己还是挺不一样的,我认为是一个优势。随着年龄渐长,我就能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

毕业之后我先去了香港,算是个过渡,后来回国的原因也是家里人也觉得离开这么多年,而且整个人毕竟根还是在中国,在中国是做事儿的,在别的地方是工作。

刚回北京时跟父母的朋友聊天“接地气”,他们的孩子都是十多岁想出国,一听说我是普林斯顿毕业的就双眼发光,以为我是校友,塞点钱就能把孩子弄进去。而且这些孩子对美国的了解跟我当年也还是没有什么区别,我特别震惊,后来研究了一下教育行业,这个行业挺神奇的,于是决定开始做教育。中国家长很在乎结果,但是现在美国的大学并不是结果导向的,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看到的是性格。所以我想做的是把一个孩子当成一个人去塑造,去引导。

现在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西方文化中长大后回国会有文化冲突,我倒认为与其认为是“文化冲突”,不如把它看成“文化互融”。现在全球都一体化了,纯粹的中式或西式思维将变得越来越小众,肯定是越国际化的人才越能适应全球化,送孩子留学,不就是希望这个么?所以家长们不必纠结,与其只认同一种文化,不如对多文化的融合敞开怀抱,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世界公民” 。

 本文原载于《菁kids》2014年5月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