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大附中詹姆士

人大附中詹姆士

文/竞波   图:Mitchell Pe Masilun

 

詹姆士 巴顿  James Batten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国际课程中心(ICC) 外籍学术校长

“好的教育能够让学生成为知识渊博,求知欲强,具有同情心、而且生动有趣的人,而生动有趣是指一个人不仅有丰富知识,还善于富有热情地、自信地交流,不怕犯错。”

在James身上,能感受到强烈的“学院派”风范,他说话文法严谨,评价客观全面,但又能看到他骨子里风趣热情的一面,当谈到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习气氛的时候,他整个人顿时激灵,身体语言立马丰富起来。应该说,他有着一个校长应有的品质:严谨、认真、幽默、热情。

天生学院派

James 5年前从英国伦敦来到北京。太太是中国人,有一个8岁的儿子。James先是在北京英国国际学校担任校长,3年前来到在人大附中国际课程中心(ICC)担任外籍学术校长。

James 在英国当了6年物理老师,又在西班牙,葡萄牙,和阿根廷工作过。和在英国教书相比,北京的学校少了一些文件表格,可以多花时间在讲课上,这是James 最喜欢做的,还有就是和教师学生交流,如何一起把这个课程中心建成中国最棒的学校。

从小James很适应学校生活,他经常和父母在欧洲旅行,那时的理想是当个科学家。善于学习的他和喜欢动手操作机械的弟弟完全不同,父母支持兄弟两个按各自爱好发展。

一个海洋生物学家主持的电视节目使 James 第一次了解什么是科学,节目的画面非常美,给幼年的 James 印象很深。除了当教师的母亲,James在学校时还遇到几位很优秀的老师。 其中一位物理老师,能把课讲的非常有趣。受他的影响,James 在大学时选择了物理专业,后来也教物理课,一直到现在。

第一份工作时,James遇到一位副校长,对学生非常公平同时又坚持原则,这启发了James 走入教育行业。副校长鼓励学生们从失败中学习,失败可以帮助他们成长,准备好面对世界。James认为很有意义。

成为生动有趣的人

James认为,好的教育能够让学生成为知识渊博,求知欲强,而且生动有趣,热爱学习,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社会成员。当被问到如何定义“生动有趣”,James 说,这是指一个人不仅知识丰富,还善于富有热情地讲述与交流。很多学生像海绵一样很能吸收,但同样重要的,是使交流变得更有趣,是反馈与分享。把听来的加以整理,再反馈回去,不只是从旁倾听,而是积极参与。这个过程需要有自信心,需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且不怕犯错。

James 认为在未来几年内,北京的国际学校不会有太多大变化。技术上会有更多更新的应用,对学生的评估会更全面,不仅局限于考试。而本地学校将更多地吸取西方教育体系里最好的部分。

对于James,学习的乐趣在于接触新概念,了解未曾经历的事物,并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他会想办法让学生们开动脑筋,尝试各种途径,不过早提供答案。与被别人告诉相比,尝试总是更有趣。学生们对自己找到的答案也会有更好的理解。

在辩论中学习

很多人认为,“国内学生把时间都花在应试上,没有时间来探寻自己究竟想做什么”。James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他观察到,不管多忙,学生们都能找到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读书,弹钢琴,或运动,他们年轻,精力旺盛,总想得出办法。

James很开心地看到中国的学生对学习更加认真,他也看到有些学生不太提问,也不太参加辩论。James 认为这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来改变。他鼓励学生们采取不同观点。他会分派不同观点给两方,即使不真心地赞同,学生们也要全力以赴,找到论据辩护。 James 常常在课堂里对学生说:“请注意这边的两个同学,他们的对话正在发展成一场真正的辩论。” 由此让注意力转到辩论方式,学习好的方法,而不是观点的对错。

人大附中ICC的作业比中国内班要少,但和西方国家比要多些。 James 笑着说从没见过一个中国学生抱怨‘作业太多了’。他=认为,作业应该有实质性的帮助。ICC除了课后复习,更强调通过预习,提前掌握课程的英语词汇。在这里,英语能力是课程的关键,语言上有问题,就很难理解外籍老师的讲课。

 James给学生的建议

如果要出国留学,一定要多去和美国同学,以及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各国的同学坐在一起,大方地伸出手来,介绍自己,主动约他们去喝咖啡,看电影。要开放一些,对人亲切友好。这样与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朋友,能了解不同文化,长见识。

如果准备在国内升学,要跳出条条框框来,多思考,不要怕尝试新事物,即使失败了也不要自责。多培养创造力,坚持练习英语。

 

本文原载于《菁kids》三月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